赵春兰与女式时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8 16:06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 储有明

老底子有句闲话叫“吃在广州,穿在上海”,因为从20世纪初开始,上海裁缝师傅就辣时装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当时上海滩浪专门开西服号、做西装个裁缝叫作“红帮裁缝”,其中专门做男装个大多数是浙江奉化人;开时装店、专做女式时装个,大多数是浦东川沙人。迭种情况,搭女子时装店个“开山鼻祖”赵春兰有关。

赵春兰是浦东川沙唐暮桥赵家宅人,从小子承父业,做本帮裁缝,擅长加工丝绸面料。

伊23岁个辰光,到浦西一位外国人屋里向去做衣裳,看到勿少外国时装个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又拿搿位顾客个太太从国外带来个连衫裙、夜礼服拆开线脚后,作为衣版重新裁剪丝绸面料,做出来个夜礼服、连衫裙,既合身又时尚,轻薄滑爽,让搿位太太辣了社交场合大出风头。

赵春兰个名气,很快就辣了旅居上海个外侨女眷当中传开了。后来赵春兰又去外国学习西式剪裁,勿但学会了做内衣衬衫、浴袍晨衣、夜礼服搭仔连衫裙等“白货”(又称“软货”)个工艺,还学会了做女式呢绒大衣、西服套裙、夹克衫等“黑货”(又称“硬货”)个工艺。回囯以后,伊辣了家乡川沙广收徒弟,又辣了南市曲尺巷开了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资经营个女子时装店。

赵春兰个第四代传人,川沙人金鸿翔、金仪翔,不但继承了伊个手艺,还北上哈尔滨、海参崴学习“硬货”时装个加工工艺;又南下新加坡、南洋群岛等热带地区,学习“软货”时装个加工技术。回到上海以后,两兄弟辣了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晏芝路(今石门一路)交界处开了一家鸿翔西服公司,专做女子时装。以西式裁剪、中式手工,通过镶、嵌、滾、切、绣、包、挖等中国元素和手艺,中西合璧,做出来个女式时装,款式时尚,做工精致。鸿翔时装店又请来胡蝶、徐来等电影明星为品牌站台,举办时装表演,很快就名声大振。越来越多个川沙籍裁缝,侪轧到晏芝路浪来开时装店。短短个一条晏芝路浪向,时装店一家连一家。

当时上海时装设计最突出个特点就是中西合璧。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一方面吸收当时欧美时装杂志搭仔好莱坞明星照片里个服装特色,使当时个上海时装呈现出东方魅力个同时又有着时尚前沿个审美趣味,婚纱礼服、新式旗袍等时尚服饰推陈出新。

当时来到上海个外籍女眷当中流行搿能一句闲话“勿到晏芝路,枉来上海滩”,意思就是:到了上海,假使勿做几件丝绸服装带回国,等于白来一趟。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