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没动力,是你用错了方式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7 17:08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我妈年轻时爱看武侠小说,总幻想我将来能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酒茶花面面俱到”的那种神童。

可惜天不遂人愿,我那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放学早点到家,把作业藏沙发垫底下,然后光明正大看《猫和老鼠》。

十几年后,我看着一屋子培训班作业、孩子写到打瞌睡的脑袋,才知道:

我小时候虽然不争气,但至少还有喘息的时间。

教育这玩意吧,说白了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持久战。不是谁跑得快谁赢,而是谁能活着走到终点。

关键在于,培养一套属于孩子自己的“生存机制”,不是单靠把每天的学习时间堆到天花板那么高。

一、能主动才叫学,靠推着走的是搬砖

别的行业靠的是技能,只有读书这行,靠的是脑子里的那点“自转力”。你不转,别人帮你转,最后转晕的是你自己。

我曾教过一个孩子,写作业永远要妈妈在旁边盯着,一转头他就“开摆”。

他妈无奈,去报了个“思维训练课”,宣传语写得跟能开发中脑似的。一个月后,孩子倒是能在20分钟内做完60道题,但老师一换题型,他崩得比股市还快。

主动思维,不是上个培训班就能塞进去的。它更像一块砖头,不是你越搬越会,而是你得自己试着盖墙,才能知道哪里不牢靠。

表妹的娃上小学二年级,一家人对分数那叫一个上心。成绩一发布,全家聚餐,像过年。小孩呢?兴趣寥寥,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在书包里偷偷藏漫画。

后来报了编程班,说是“逻辑思维启蒙”。结果半个月下来,孩子能写出一堆if else语句,却搞不懂为啥if条件里不能写“妈妈心情不好”。

最后一次作业,是用Scratch画一只小狗自动走迷宫,他写完交上去,老师震惊了:狗是走迷宫,但每个十字路口都回家了……

还有,邻居家有个小朋友,学习“超级自觉”,每天自己写作业,定闹钟,戴耳塞,关灯开小台灯,还在墙上贴“目标:剑桥大学”。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励志?

后来才发现,他是为了不写家庭群里妈妈安排的“练字30遍”,他用“自觉学习”的方式,完美避开任务。

你以为他在写作业?其实他在反向卷爸妈的情绪。

直到有一天老师发现,他练的字是用AI写的,然后打印出来“糊”到作业本上,妈妈当场哭晕……

二、效率不是比谁熬夜久,而是比谁白天活

学霸和普通人的区别,从来不在于“谁刷题刷得多”,而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章书”。

真正高效的孩子,学习时间就像高压锅——短,但蒸得透。

那些动不动要求孩子每天写作业写三小时的家长,心里默念的是:“量变引起质变。”可孩子心里想的却是:“你管我质不质变,我先灵魂出窍。” 我认识一个爸比,听说别人家孩子每天写作业4小时,立马要求自己儿子对标——“我们不能输在时间上!”

结果他儿子把作业写得像在工地拌水泥,每页一抖,字都浮起来。实在困得不行,就写错题本,边抄边打盹。

有次数学题抄到一半,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写的是“二加二等于五”,还用红笔圈了“公式错误,需记牢”。

有回我辅导学生做题,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做题像开外挂,十分钟写完全对。

问她怎么练的,她说:“我只做两道题——一道会做的,一道不会做的。”我惊呆:“为啥?”她说:“会做的复习,增强信心;不会做的查缺补漏,节省时间。”当场想给她磕个头。

回头看看我侄子,还在用错题本当日记写:“今天我错了五题,我不难过,我知道明天会更多。”

三、拉得动才叫马,拉不动的是装饰品

很多家长盼着孩子“有自驱力”,结果每天需要鞭子才能动一下。这不叫动力,这叫反射弧短路。

真正有内驱的孩子,不是为了家长表扬,也不是为了老师点名,而是为了“我想知道”、“我想搞懂”。

有些孩子天生有火,有些孩子被火烧怕了——一个想燃烧,一个想逃命。 隔壁王阿姨家的娃,被送去“高阶思维力训练营”。每节课前都要做“冥想五分钟”,老师说“帮助进入沉浸状态”。

结果孩子沉得太深,差点睡过去。

有一回模拟考试,题目要求“从多个角度分析动物迁徙”,小朋友交上来的答案是:“有些动物想旅游。”老师当场破防,回头一看课程记录——孩子在听“鸟类迁徙”课时,Google地图搜索了“海南民宿”。

堂哥家小孩儿学奥数,别人家的孩子做题时眉头紧锁,他家孩子做题时嘴角上扬。

听说是“爱上学习”了,全家人感动得一塌糊涂。某天我偷偷问:“你为啥笑?”他低声说:“这些题我都会,但我装不会,这样爸妈才会觉得花钱没白花。”

我差点给他颁个“行为经济学”金奖。

这哪是学奥数啊,分明在研究家庭预算和情绪管理。

所以说有时候,不是孩子没动力,是你用错了方式。

培养学习习惯,真正起作用的,从来不是一堆表格和计时器,而是孩子能不能发自内心地去提问、去思考、去推导。

有时候一个问题问得好,比做十页题更有价值。

时间可以安排,任务可以列清单,但思维不会按闹钟响起。孩子不是被灌水的花盆,而是自己能找水源的藤蔓。给孩子一条通往问题的路,而不是只给一堆答案。给他们思考的勇气,而不是答题的速度。

因为教育,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打开脑袋。

方法千万种,唯有思维自由,才是根本出路。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