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7 17:08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北区奇石乡中心小学 覃玉芳

  摘要: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保持一致。该教育模式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教学评”模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

  “教学评”一致性分为:1.目标导向: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决定“教”和“学”的方向,亦是“评”的依据;2.教学活动与目标匹配:教学过程需要直接指向目标的达成;3.评价与目标、教学一致:评价需要精准检测,以免偏离目标。“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可以让教师增强教学针对性,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目标—实施—反馈”的一致闭环,确保教学质量可测可控。

  一、“教学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制定清晰可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制定目标以目标导向理论为基础,在教学领域中,该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确保“教学评”围绕清晰的目标展开,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太过超前。

  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具体表现,也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构成与联系。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名称,也要让学生了解分数与简化、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指向目标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前提下,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对课堂进行创新改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非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应用情境创设法,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在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猜一猜等方法去自主探究。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长方形的面积及推导来引入新内容。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在安排课堂内容时,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相辅助,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序列和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组织编排,以达成教育和教学双层面的双赢。

  (三)评价与目标直接挂钩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要求评价要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关注预期目标。斯克里文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关注非预期目标或实际结果。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调整方向和查漏补缺,对课堂作业的批改和评语就是方法之一。教师要时刻牢记让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避免偏离的情况发生,让评估做到聚焦、准确。通过综合评估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方法,保持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二、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目标过大,难以评价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有时会过于笼统。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该教学目标过于远大且空泛,难以用具体明确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对此,可将大目标分解为“了解并掌握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将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估方法可视化。

  (二)评价侧重知识记忆,忽视高阶能力

  当下以成绩为主的评估方式太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探析、综合等高阶能力的考查。这与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背道而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评估中增加开放性任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创新与实践,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优化课程内容,在不断发展中为小学数学教学奠定发展基础。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