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运输水平的提高,我们日常可及的水果品种越来越脱离季节和产地的束缚,真正达到了水果自由。但其实吃水果并不能随心所欲,食用不当反而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健康。水果虽好,也不是想吃就吃
(一)适量食用。任何食物都应遵循适量原则,水果也不例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轻体力活动、身体健康的一般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是200-350克,过量食用任何水果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香蕉葡萄之类高糖分水果,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加要少吃。榴莲、荔枝等热性水果,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出现口疮、烦躁等症状。西瓜等性质偏寒凉,如果吃的过多,会导致胃肠刺激,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二)避免空腹食用。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处于空腹状态,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若直接食用柿子、山楂等水果,其中的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容易刺激胃黏膜,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反酸等症状。为了呵护肠胃健康,建议晨起后先食用一些温和的食物,如温热的粥、馒头等,待肠胃功能逐渐恢复后,再适量食用易于消化、酸度较低的水果,如香蕉、苹果、梨等。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避免对肠胃造成刺激,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三)留意药物相互作用。有些水果大量食用可能对药物效用产生干扰,比如大量食用葡萄柚会影响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地平类)、华法林、他汀类降脂药、镇静催眠药、环孢素等药物的代谢。所以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哪些水果可能对药物产生干扰,避免影响药效。
(四)谨慎食用易过敏水果。部分人群对某些水果存在过敏反应,如芒果、菠萝等。虽然这些水果本身并不相克,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物搭配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在食用这些水果时,应特别留意,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