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拿牛肉来兑
这个怎么可能呢
大家毕竟不是来吃牛肉的呀
对吧 如果他一开始
就打算用这种套路来弄的话
那我觉得这个世界上
骗钱的逻辑太简单了”
真金白银购买的理财
提现遇阻
上海的吴女士在一次聚会上,听朋友说起自己在线上投资了一个叫“全民养牛”的理财项目,对方宣称他们公司是专门做进口牛肉生意的,线下也有牛肉制品的商铺和饭店,前景非常广阔。
吴女士听完介绍,专门去位于徐汇区高档商圈的线下门店进行实地考察。推销员介绍,通过“全民养牛”App就能以“认养”牛只的方式购买理财,并承诺保本高息。吴女士投资5万元后成功提现,见到老板张某本人后更提升了信任感,又追加了投资。
老板张某宣称自己留学归来,在澳大利亚等地拥有多家签约牧场,可以通过国内外牛肉差价为客户创造高额利润。吴女士介绍,那段时间的社交媒体中,大家都口口相传老板张某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这次理财款到期后,吴女士打开App一看,自己的本金加利息全部变成了牛肉。在向平台客服质疑后,客服表示,目前客户钱款都提不出来,但是可以给予相应钱款的牛肉,或者是通过平台寄卖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牛肉。
吴女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2024年10月,她打开“全民养牛”App,还能看到自己名下有牛肉在等着售卖,承诺的钱款却遥遥无期。
金融从业者范先生也陷入其中。老板张某对其承诺奶牛项目利益高达年化利率30%,还为每头牛配备了独立的耳标和摄像头,投资人可实时监测牛的健康状况。公司还为每头牛购买了保险,哪怕认养的牛只死亡,也可以收回投资款项。
就这样,范先生从“认养”5000元一头的黄牛项目,转移到投资更多的奶牛项目,前前后后共投入了100多万。直到2022年年底,他才发现投资都变成了App上的牛肉。
“高端产业”模式下
5亿元资金去了哪儿?
随着投资款被兑换成牛肉的人越来越多,“全民养牛”平台二三十个投资人先后进行了报案。
2024年10月,上海警方认为,该平台老板张某的行为已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他和公司多个主要负责人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民警调查后发现,张某宣称的境外多家合作牧场,实际并不存在,那些提供给客户随时可以监控牛只的画面,其实是他花钱在境外某个农场购买的信号。客户投入到该平台的理财并没有被用于境外牧场的投资和牛只的养殖,线下门店售卖的所谓的澳洲和牛,其实是国内市场批发的冷冻牛肉。
警方梳理平台流水总账,发现涉及到的投资人有上万人,购买理财的金额已达到5亿元。由于公司无法通过销售牛肉项目实现盈利,于是整个过程变成不停吸纳后续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去归还前面投资人到期的本金和利息。不断借新还旧,直至东窗事发。
求财心切 误入歧途
2024年11月,老板张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他说自己曾经想利用互联网红利来创新商业模式,模仿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补贴用户的方式,让数据更好看,进而让公司成功上市,没想到这条路并不好走。为了更快赚钱,张某误入歧途。
近日,张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
针对张某等人宣称的养牛理财等投资手段,民警表示,投资者要关注平台是否有相关证照和涉诉信息。面对投资理财信息,投资者要谨慎对待,投资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普法时间
Q1:
我们连续几天关注的都是涉农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那么这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农民权益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危害在哪里?
A1:
“云养经济”领域的欺诈行为,一方面是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权益,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也产生了两重危害。第一重危害是叫“李鬼扮李逵”,通过虚构一些种养场景,严重损害了牵涉其中的农业行业、农业品牌的形象和声誉。第二重危害是“鸠占鹊巢”、拉人下水,损害了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权益,致使参与其中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Q2:
关于“云养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近些年来有所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A2:
本身在投资农业、投资“云养”也是一个投资热点,犯罪分子利用这个作为噱头,更容易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噱头,包装成什么样的项目,它的核心和本质还是虚构项目诱骗投资人去投资。
Q3:
公安机关在“云养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它的打击思路是怎样的?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A3:
公安机关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在发现苗头以后,就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此类犯罪首先坚持打早打小,发现成案即打击,防止更多老百姓上当受骗。第二是全力追赃,打击和追赃并重,全力挽回老百姓受到的损失。第三是打防并举,既要打击更要向老百姓宣传。
Q4:
针对“云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效如何?
A4:
我们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一起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打好组合拳。第一是明权责,压实部门责任。第二是敲警钟,强化风险提示。今年1月份,我们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活动的风险提示,要求农业经营主体不超范围经营,不去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也不与违法违规从事“云养经济”的平台进行合作。第三是筑防线,普及防诈知识。多角度地、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争取不断地压缩这类活动的生存空间。
案件来源 |《今日说法》护航“三农”特别策划《“云养牛”圈套》
记者 | 孙铭菲 李燕杰
来源:CCTV今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