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翟庆云
在高中毕业季,时常能听到一些学生发出这样的声音:
“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学,所以我认命了。”
“反正学也学不会,干脆不学了。”
“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现在快乐一天是一天。”
“逆天改命,哪有那么容易。与其废寝忘食受煎熬,还不如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躺被窝里面轻松自在。”
…………
最近,一些学生这样的感慨充斥着我的耳蜗。这反映出的学生心理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是主要原因。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努力了却看不到明显进步,使得他们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比如,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尽管花费大量时间刷题,但成绩依旧在及格线徘徊,久而久之便会觉得升学无望。
家庭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家长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成为学生的沉重压力。一些家长只看重分数,孩子的成绩稍有下降就严厉斥责,让孩子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一旦成绩难以提升,便容易破罐子破摔。
此外,同伴间的竞争与比较也会加剧这种心理。看到身边同学成绩优异、升学前景明朗,自己却差距甚远,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焦虑,最终选择放弃努力、认命现状。
面对这类学生,心理疏导至关重要。首先,要认真倾听,给予充分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老师、家长可以定期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不批评、不打断,让学生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帮助学生重建自信也必不可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过往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经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如一次作业得到表扬、解决一道难题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具备的能力和优点。同时,鼓励学生设定小目标,当他们达成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逐步积累自信。
在教学上,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基础知识点讲解和针对性练习,帮助他们逐步夯实基础,跟上教学进度。
另外,改变单一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也很关键。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努力、进步和态度。比如,对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分数,更在于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毕业季,学生“认命”心理的化解,需要从心理成因出发,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相信“我命由我不同天”,帮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
(作者单位:安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