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老师自信爆棚,青春期压力秒解,新教育火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6 09:11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这个“小先生制”可不是随便玩玩。9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就搞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一边学一边教,边当学生边当老师。吴江这所学校把老传统捡起来,还办了个“先生节”,让孩子们站上讲台,过把当老师的瘾。比如,历史课上,有个叫任聪聪的学生讲罗马法,从古时候的城邦讲到《十二铜表法》,条理清楚得像个小教授。数学课上,陈昱宏拿一道函数题开讲,用几何图把解题思路掰开揉碎讲明白。化学课上,童子龙直接上手实验,拿铜片和硝酸做反应,现场展示什么叫氧化还原。孩子们讲得起劲,台下同学听得过瘾,老师也忍不住点头。

校长许友超说,这种方式不是为了让孩子背标准答案,而是想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站上讲台,不光是学知识,还得学会怎么表达,怎么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这过程锻炼胆量,也让孩子们对学习更有兴趣。高二学生于安说,刚开始叫老师“先生”还有点别扭,但时间长了,感觉跟老师像朋友一样。老师不光教课,还会聊生活,给建议,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差事。

再说个例子,高三的李盈轩特别喜欢数学课。老师仲sir上课前会发教案,让学生自己预习。第二天课堂上,他先引导大家一步步推导,再根据学生的思路答疑。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着纠正,讲明白为止。李盈轩说,这种课让她觉得学数学像解谜,特别有成就感。学生赵米乐也说,英语课上老师鼓励大家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要求标准答案,课堂气氛特别轻松,慢慢地大家都敢开口了。

这种教育方式还有个好处,特别适合青春期的孩子。中学生压力大,脾气也容易炸,老师和家长都得有点耐心。教育专家朱永新说,教育不是把孩子塞进模子做成一样的产品,而是像种花一样,给他们阳光雨露,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长。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开花早,有的开花晚,家长别老拿自家孩子跟别人比。比来比去,孩子累,家长也焦虑。

为了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学校还想了不少招。比如,福建厦门的梧侣学校,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学校建了个“新父母学校”,请家长进校园,参与管理。每天晚上,学生分成小组自习,家长轮流陪读,老师也会过来辅导。这招不仅让家长有时间陪孩子,还能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十几年下来,这所学校的成绩突飞猛进,中考排名在当地名列前茅,科创、体育、艺术样样拿得出手。

家校合作不是简单分任务,而是让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朱永新说,教育不光是教孩子,也是大人自我提升的过程。没有家长的进步,孩子的成长也难。家长得学会当“园丁”,不是“木匠”。木匠按图纸做事,追求一模一样的产品,可孩子不是木头,是活生生的生命。园丁的活儿是浇水、松土,接受每朵花开得不一样。

这种新教育实验,不光在吴江和厦门有,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试。核心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不逼孩子跑同一条赛道,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路。家长、老师、学校一起努力,营造一个让孩子觉得舒服的环境。孩子开心了,学习自然有动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