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在公司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SBW)系统将于明年在未公开的车型上推出,这一消息标志着奔驰将成为首家将线控转向技术量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
康林松表示:“线控转向系统是一次彻底的变革性创新。”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联动装置,转而通过电缆或电线传输电子信号来控制车辆转向,实现方向盘与车轮的全解耦。
几乎在同一时间,蔚来也宣布其ET9车型采用的线控转向技术获得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Mark认证,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获得中国和欧洲线控转向技术双认证的车企。
据市场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到2031年,电控转向市场的价值预计将从2021年的27亿美元增长至58亿美元。而Zion市场研究公司则预测,到2032年,美国转向系统市场将达到482.1亿美元。
线控转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天合(TRW)公司,但直到近年来才真正进入量产阶段。2023年12月,特斯拉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率先采用了该技术,随后2024年12月上市的蔚来ET9也搭载了线控转向系统。今年3月,丰田宣布其新款雷克萨斯RZ也将采用该系统。
奔驰的线控转向系统是与采埃孚(ZF)合作开发的,采埃孚还将为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提供后桥转向部件。采埃孚方面表示,预计到2030年,线控转向系统在全球的普及率将达到2%至5%。
线控转向系统的优势显著。首先,它减少了在事故中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部件数量,并为安全气囊的安装提供了新的位置选择。其次,该系统能够动态调整转向比,低速时转向更加灵敏,高速时则更加稳定。方向盘的设计可以更扁平,提供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更好的驾驶员视野。
然而,线控转向系统也面临一些质疑和挑战。批评者认为,传统转向系统提供的触觉反馈在线控转向系统中可能消失,使驾驶员难以预测和应对潜在危险。增加电子元件层可能增加系统失败的风险,而初始成本高昂也是业界普遍担忧的问题。
不过,研发者通过设计模拟振动的电阻驱动器来弥补触觉反馈的不足,并开发了多层备份系统和高级加密技术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线控转向系统的成本也有望逐渐降低。
在试驾体验方面,奔驰、雷克萨斯、蔚来和特斯拉的线控转向系统均表现出色。奔驰的新系统采用了冗余系统架构和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了快速响应和可变转向比。雷克萨斯则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双冗余ECU实现了0.01秒级响应和精准操控。蔚来的ET9在试驾中展现了直接且灵活的转向响应和舒适的驾驶体验。而特斯拉的Cybertruck则凭借线控转向系统实现了泊车时的迅速转向和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操控。
这些车企的线控转向系统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还为驾驶员带来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驾驶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扩大,线控转向系统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