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里育新机|文廊连古今 设计聚乡愁——“以退为进”还原苏州中轴神韵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14 13:04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一条人民路,半部苏州史。作为纵贯姑苏南北的“美丽中轴”,人民路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沿线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可园、文庙、报恩寺等历史文化瑰宝,串联起古城记忆与人间烟火。

今年年初,在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舞台上,这条文化长廊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主角”——由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打造的作品《古城新脉 以退为进——苏州中学东西校区人民路界面城市更新》斩获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筑境设计主持人,大赛专业评审委员会领衔专家程泰宁表示,该作品展现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对街道更新的独到见解,其所倡导的这种设计重塑场所精神的方式,对当前大量的既有街道更新改造实践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向城市打开的校园空间(效果图)

“人民路这条千年古道就像是历史记忆的博物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人民路不仅仅是城市的中轴线和交通动脉,更是承载着苏州人市井烟火与集体记忆的情感纽带。”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苏州九城都市”)总经理王凡表示,本次设计是对城市街道空间更新改善设计方式的一次创新探索。“我们旨在通过‘以退为进’的设计策略,探索一种既能保护苏州古城风貌,又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与景观价值的发展模式。”

以退为进、变“等”为美

打造古今交融文化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加速,人民路两侧部分空间逐渐显露出界面封闭僵化、开放度不足的痕迹,不仅削弱了其作为文化长廊的独特韵味,也限制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色。

“人民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在这条文化长廊上,任何的更新改造都需要格外谨慎。”王凡介绍,设计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古城新脉 以退为进”的设计理念,选取人民路上极具标志性与挑战性的苏州中学东西校区路段作为研究案例,以谦逊的设计姿态调和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无数个教学日下午,王凡都会站在学校门口静静等待孩子放学。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家长们都簇拥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着,这看似平常的一幕为他提供了最朴实的设计灵感——如何让等待成为一种“享受”?

“在以往关于学校建筑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常常设计打造校园入口广场,为家长提供等待的空间。同时,将学校的公共空间如餐厅、体育馆、舞蹈教室等设计在学校入口处,形成一道透明的‘生活窗口’,家长透过窗口看到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身影,从而实现互动,让原本枯燥的等待转变成温情的生活片段。”王凡表示,此次苏州中学东西校区人民路界面城市更新设计,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再一次延伸和尝试。

封闭的围墙、狭窄的校门空间、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嘈杂喧嚣……这曾是校园周边给人的第一感受。在前期构思环节,苏州九城都市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到场地的特殊性,在保留原有苏州中学校门记忆的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休憩及与学生互动的空间。“我们通过打破封闭围墙、拓宽边界空间,巧妙植入双子讲堂、水景园林两大元素,形成面向人民路的开放式广场和园林景致,让包括家长在内的各类群体共享开放的校园新空间。”王凡介绍。

其中,“双子讲堂”背靠文庙,正是“以退为进”设计手法的精妙呈现:在人民路两端退让出两块城市空地,以灵活、轻盈的阶梯方式重塑地块,形成可供人们休憩、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可承载多元业态活动的“小而美、小而灵”场所。“这也正是我们亲切地称其为‘小讲堂’的原因。”在王凡看来,未来小型的城市讲座等交流活动可以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在阶梯上进行,既延伸了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将原本服务于特定群体的校园空间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枢纽,又为原本严谨的城市界面注入青春活力。

以水为源,还水以清。“水景园林”依傍可园,为人民路精心打造了一处静谧的滨水休憩区。通过气浮固液分离、生态膜物理过滤等手段动态净化周边河流水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空间整体品质。“它提供了一个可供人驻足观赏、游憩的亲水空间,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古今对话的窗口,在这里,苏州中学与大成殿隔水相望。”王凡介绍,为实现学生在东西校区间的顺畅通行,设计团队还规划了一条跨越地铁4号线的立体下沉步行通道,在“双子讲堂”下方巧妙扩大,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阶梯式报告厅,既满足了通行需求,又保护了人民路在该路段的风貌。

“建筑师是生活的译者。因此在设计中,我认为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更要创造出情感的共鸣,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家长、也作为一名建筑师的美好愿望和执业追求。”王凡告诉记者。


活泼开放的“双子讲堂”(效果图)

“金点子”变“金果子”

匠心荟萃点亮美丽山河

设计向“新”,点亮生活,以创意扮靓美丽家园。从2014年首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开始,苏州九城都市就积极参与其中,参赛作品“京杭运河浒墅关步行双桥”斩获首届“紫金奖”建筑大赛金奖,项目于2020年竣工落成,如今已成为当地人气火爆的网红打卡点。

王凡表示,“紫金奖”作为创新创意设计孵化器,构建了“创意—实践—产业—文化”的良性循环生态。对于全国设计师而言,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从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从个人到团体,“紫金奖”既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紫金奖’为我们获奖作品的落地生花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它为我们设计师实现创意价值与社会价值打造了宝贵平台,推动个人及行业整体向更高标准、更创新的方向发展。”王凡表示,目前获奖作品《古城新脉 以退为进——苏州中学东西校区人民路界面城市更新》不仅获得程泰宁院士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各部门的高度认可,项目后续落地实现有了良好基础。接下来,苏州九城都市会继续深入研究人民路界面城市更新策略,通过边界空间退让,为公众打造更加完整的空间体验和文化体验。

今年,“城市更新”作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统筹发展与民生、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纽带。王凡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时代,在当下行业内建筑数量与质量不相称的矛盾中,城市更新已成为建筑师职业发展的“主战场”——这一转变不仅重构了建筑师的工作模式,更对专业能力、资源整合及社会参与提出了全新要求,建筑师的角色也从“空间营造者”转型为“城市治理参与者”。“未来,公司将更多参与城市更新议题,我们将强化成员对复杂项目的全流程掌控能力,同时继续保持公司旺盛的创作能力,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总结与提高,继续‘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这也是苏州九城都市贯穿所有作品、始终不变的工作方式。”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供图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