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这家企业不断锤炼研发生产实力——
技术派智造充电利器
![]() |
记者 邵鼎
记者近日见到浙江超翔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戴映时,他和他的团队刚刚参加完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新能源展会,随着企业今年几款充电桩产品的顺利问世,超翔在新能源充电设施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0%,订单已排到下半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产业,其中的充电设施布局与发展尤其重要。作为国内较早在该领域从事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超翔在2008年就成功研发国内首台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
“伴随着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新能源已成为当前最为火热的产业,面对一众竞争者,我们锚定技术为王的发展目标。”戴映告诉记者,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充电桩的安全性、充电效率以及后期维护是评判生产企业水平的标尺,为此超翔从一开始便致力于打造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
在企业位于长兴县的生产基地,15条电瓶车充电桩生产线、15条交流充电桩生产线、10条直流充电桩生产线有序分布,满负荷情况下,这里的充电桩年生产总量达到100万台以上。与之相匹配的是超翔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目前研发团队人数占比超20%,所有产品相关硬件、软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服务中心,并取得40多项相关专利。
在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加持下,超翔的产品在市场中总是显得独树一帜,其中定制化产品的比例更是占到80%。“充电桩的建造区域可能面临各种情况,我们的产品必须克服这些挑战,在定制化和独创性上满足客户需求。”戴映说。去年底,在浙江内河绿色航运廊道示范线首航暨高频新能源交通车辆集中交付仪式上,由超翔打造的水陆两栖充电项目正式投运。这款舞动着几条充电机械臂的大家伙可以同时为新能源船队、重卡等进行安全高效补能支持,成为行业内罕见的单品“利器”。
这样的黑科技产品在超翔的生产基地里绝非个案。采访中,可移动的储能充电机器人、可无线连接的快充桩、可一机双枪的重卡超充桩都让记者印象深刻。凭借着一众个性化产品,如今超翔不仅在国内1000多个城市中留下了品牌印记,更在全球10多个国家留下了产品足迹。指着一个“黑疙瘩”,戴映略显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一批采用液冷散热设计的新产品本月就将交付,届时又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