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校园里国旗升起,全体师生站得笔直,盯着五星红旗一点点爬上旗杆。这不是普通的升旗仪式,而是学校特意搞的一场“防灾减震,居安思危”活动。就是要让每个人明白,安全不是小事,学会应对灾难,能救命。
活动一开始,国歌响起,国旗护卫队的学生步伐整齐,护送国旗入场。学生们行注目礼,眼神里除了敬意,还多了一份对安全的思考。学校想通过这个仪式,提醒大家:灾难可能随时来,平时得做好准备。
接下来,学生们表演了情景剧《防灾减灾、安全常在》。他们演得活灵活现,把地震、火灾的场景搬到台上。演到地震来时,学生们立马蹲下,躲在桌子底下;火灾来了,他们捂着鼻子,低头快跑。观众看得认真,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逃生时选对路线有多重要。
表演不光是为了好看。学校特意设计这些场景,让学生们记住应对灾难的动作。比如,地震时别慌着往外跑,得先找个结实的地方躲。火灾时,不能直着身子跑,得弯腰贴着地走。这些知识,平时听可能记不住,但看了表演,脑子里就有了画面。
还有个快板节目,叫《减灾常识我知道》。几个学生拿着竹板,节奏快得像说唱,台词却全是干货。“地震来了别乱跑,桌子底下先蹲好”“火灾烟雾往上飘,低姿前进最可靠”。台下学生跟着拍手,嘴里念叨,知识点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快板的词儿简单,句句押韵,听着顺耳又好记。学校特意选这种方式,就是知道学生们不喜欢死板的讲课。相比起老师在课堂上念PPT,这种形式更能让学生感兴趣,学得也更快。
另一个节目是舞蹈《防灾减灾》。学生们用动作把防灾知识“跳”了出来。比如,模拟地震时,他们迅速蹲下,双手护头;演到火灾逃生,匍匐前进的姿势一清二楚。台下的学生看得入迷,有的还跟着比划,现场气氛热热闹闹。
这些节目不只是表演,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学校的目标很明确: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把防灾知识刻在脑子里。万一哪天真遇到危险,这些动作就能变成他们的本能。
这场活动,学校下了不少心思。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小,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2023年,全国因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从小就知道,安全教育不是空话,是能救命的本事。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下的影响还在。学生们开始讨论,教室里哪个角落最适合躲地震,宿舍楼的逃生通道在哪儿。老师们也说,这种活动以后要多搞,让安全意识变成习惯。
说到底,学校办这场活动,就是想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办。学会了应对的本事,平时多留个心眼,就能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安心。
这场活动,也让大家看到中国的教育在努力做什么。不光是教书本知识,还要把安全这门课教好。学校用这么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们爱上学习防灾知识,也是在为社会培养更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