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硬科幻要比软科幻优越,软科幻又比科学奇幻优越?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05 18:03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我个人认为,长期以来流行的那种靠“科学技术设定是否符合现实”这个指标来区分软硬度的做法,以及直接由这个做法衍生的用硬伤计数来当硬度判据,实际上都制造了很多文学批评问题,比如高赞回答指出的《轻音少女》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硬科幻这种现象。

其实只要科幻作品阅读量上去了,加上一定的相关知识背景,想在各路经典硬科幻大作中挑科学技术硬伤简直不要太容易。也别说什么想看严谨的去看论文,在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里表演各种发明设定和逻辑谬误的研究者数不胜数,arXiv之类的论文预印本网站更是著名的英文版科幻世界。

所以我觉得,科幻作家在写设定的时候拍脑袋搞发明不算什么大事。真正影响读者感知中那种玄而又玄的“硬度”的东西,应该是科幻作家在发明完自己的设定以后,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设定会对故事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如我设想有人发明了一种大力神油,喝下去就能让人抓举突破一吨。这东西什么成分?喝完了的人体生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巨大的出力对应的功耗需求和可能的身体结构损伤靠什么机制来弥补?能量守恒还活着吗?……如此等等,可谓问之不尽。并且作者愿意的话可以对每个问题都给出相应答案,但这必然是一个充满大脑升级式凭空捏造的过程。这些围绕“某个设定的原理”展开的问题,以及作者给出的相应答案,通常并不真正影响这部作品的“硬度”。

相比之下,更能决定硬度的是下面这些问题,以及作者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这种大力神油的大致获取成本如何?消耗量如何?假如只有少数人能够偶尔使用,人们可能用它去做些什么?如果它非常普及和廉价,人们又可能用它去做些什么?……如此等等。

这同样是一个问不完的无底坑。但与之前围绕设定原理展开的问题不同,这些问题正是在考量“这些设定会对故事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在一点点往这个坑里填内容时,作者将不得不越来越全面地考察和完善这个设定,例如喝了这种东西的人是只有单纯的举重能力增强呢,还是得到了更加综合的全身强化?这种强化仅限于力量,还是能拓展到敏捷、抗击打等领域,甚至是强化后的身体让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发生改变?而对这些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又会反过来影响之前所说的“人们可能会怎样去使用它”之类的问题。

最终,如果作者在创作出来的故事里,把人们看到这个设定时相对比较容易想到的此类推演性质的问题都圆得差不多,那么这个设定就基本实现了“自洽”。此时,即使作者对这种大力神油的运作原理一字未提,读者也很容易感觉到“假如真有作者所说的这种东西的话,发生这样一个故事是非常合理的”。而这种仿佛无懈可击的合理感,就是故事的“硬度”所在。反之,在这方面极端欠考虑的故事就可能让读者读完以后不停吐槽“明明都可以XXX了,为什么还要YYY”。

当然这种追问和打补丁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过犹不及,太沉湎于其中可能根本就写不出故事了,点到为止也是一种艺术。而且,作者可能并不擅长某些方面的推演,或者并不想要给某个设定圆出一个高度自洽的框架来。

对于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推演,藏拙是挺有必要的。当代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彼得·沃茨就说过他其实完全不会写社会幻想,无法推测自己设想的那些科幻点子如果真在人类社会中铺开,会产生何种效果——所以他写的小说都是孤岛危机,故事几乎总发生在高度封闭、与世隔绝的地方,仅用真假难辨的只言片语来勾勒一点点外面的世界。

而如果不想搞什么高度自洽的设定,不想追求这份“硬度”,也不是不行。很多优秀的幻想故事实际上都是作者通过在作品的“主要方向”上的精彩发挥,跨越时空地和读者达成了某种默契——作者不在次要方向上过度展开,读者也不在这些方向上过度追问,这样大家的创作和阅读体验都会很好。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