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刘通——看见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5-03 13:02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看见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们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办单位:WEART

承办单位:曬·文化力创想中心

展览时间:2025.03.22-04.22

展览地址:OCTsee文化力创想中心B1层

上海静安区山西北路108弄11号


刘通

建筑师、装置设计师,有多年建筑设计、艺术装置设计及落地的经验。

参与的装置作品曾在上海中心、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沈阳味觉博物馆、上海时装周等多个展馆及秀场中展出。


《《海边长亭》》


WEART:请问您是如何走上了艺术装置创作的道路?

刘通:我本专业是建筑设计,建筑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个人表达的空间也相对有限。很多时候,一个想法的实现,需要经过很长的周期以及很多人的审核意见,最终呈现出来的也未必是设想时的样子。另外由于社会化分工,建筑设计师往往离建造过程较远,也缺少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一块块砖都是由农民工兄弟垒的。

相比之下,装置艺术在关注空间、材质、比例和体验的同时,有着更短的完成周期、更自由的表达,创作者相对而言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动手改变物质媒介,作品可以更直接地回应一个想法,不需要经过太多程序性的折损。


WEART:怎么看待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刘通: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对于艺术而言,这种交换是不可或缺的。艺术不仅是个体表达,也是需要被接受和传播的内容,因此注定要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

从起点上看,商业性出发自大众,它关心的是普遍的认知和广泛的接受;而艺术性则出发自个体,源自个人的经验、感受和独特视角。这两种力量在创作中往往同时存在,并且需要不断权衡。

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本质上是如何在面对他者需求时,仍然保持对自我的忠实;(从某个角度上看,这一点有点类似于建筑设计)而在坚持自我表达的同时,又不过度封闭,能够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实际的联系。这种平衡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在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表达之中的持续过程。


WEART:艺术对您而言是精神避难所还是社会介入工具?

刘通: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创造最初是要向内求的。这样作品才可能拥有真实的情感与完整的结构。社会介入是一种结果。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以社会介入为目的去创作,那么作品往往容易失去内在支撑,成为无本之木。


WEART:‌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的益处是什么?

刘通:我认为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的最大益处是能进行艺术交流。

否则,要么我不是真正在参加,要么它不是真正的艺术交流活动。


WEART:‌‌您如何理解绘画的平面性与装置艺术的立体叙事?

刘通:绘画是一种单向关系,是“我对你说”,叙事在观者看到画面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艺术装置是一种交互关系,是“我请你来”,叙事在进入与穿越的时空中被感知、重组。

个人官方账号

撰稿 | 高玺婷

看见春天展览相关文章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