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梅在实验装置上取样。 (全媒体记者李宁艳 通讯员王瑶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李宁艳 通讯员黄丽华)3月12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乌石化)研究院一级工程师魏书梅博士正和团队研讨甲醇耦合轻烃改质富产低碳烯烃项目进展。该项目温和可控、绿色环保,可为企业解决低附加值轻烃资源高效利用的难题,提供加快实现从燃料型企业向化工型企业转型的有效策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在石油化工新材料科研路上,魏书梅和团队一路披荆斩棘,面对繁杂实验数据,日夜奋战,冲破一个个“卡脖子”难关。恰如她名字中的“梅”,哪怕寒风凛冽、暴雪压顶,仍坚定孕育花蕊。
2012年,硕士毕业的魏书梅放弃山东优渥工作,奔赴乌石化,投身石油化工新材料科研,选定被业内称为“化工芯片”的分子筛催化剂科研平台,立志突破“卡脖子”技术。
“我热爱科研,也喜欢新疆,性格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遇事爱钻研,直到解决问题。”魏书梅说。
初到乌石化,魏书梅凭借勤奋、敬业,快速积累经验,从项目参与者成长为研发骨干,直至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越多,责任越重。
2013年,集团公司苯与甲醇烷基化项目进入中试放大关键期,分子筛催化剂成本与活性难以兼顾,魏书梅团队陷入困境。只有攻克难题,才能推动技术推广,实现科研转化。
魏书梅钻进实验室,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这一成果支撑企业发展,实现工业吨级放大,保障工业试验顺利进行。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是生产引擎,新材料是关键部件。在石油化工领域,新材料能让传统产业焕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撬动高端制造与绿色能源革命的支点。
除苯与甲醇烷基化项目,魏书梅深耕轻烃资源利用领域。她负责的甲醇耦合轻烃芳构化项目,历经5年,上万次的试验,提升了催化剂活性,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为企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魏书梅团队攻克碳五烯烃骨架异构化分子筛催化剂时困难重重,尝试多种方案都未突破。但团队没有气馁,经过两年多努力后,成功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筛催化剂,并实现工业应用。这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为公司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魏书梅以“传帮带”培养新生力量,打造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助力公司向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魏工常说,科研人员要甘坐冷板凳,敢为人先。这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诠释。”研究院二级工程师许磊说。
13年来,魏书梅凭借潜心科研,解锁化工新材料科研密码。荣获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多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成果和荣誉,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照亮科研之路。
魏书梅的才能让众多企业抛出橄榄枝,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昔日老师、家人也曾劝她离开新疆。她均微笑回应:“现在我的家在这儿,我与新疆早已难舍难分,在此也是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