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孩子都开始要求“好家长”!压垮我们的岂止一个家长群?

作者:石亚茹 分类:教育产业 时间:2020-11-06 17:25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我儿子最近喜欢看短视频,每天作业完成以后,就给他半个小时短视频时间。他看的什么内容很杂,有搞笑的,也有科普的。可是有一天,儿子连续发给我几条育儿的,都是批评父母不该如何做、应该如何做的视频。

儿子那天第一次对我说:“妈妈,我今天转给你的,你认真看一下,好不好?”

记得其中有个视频叫《不给孩子买手机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我看到这个标题,就想对着视频中那个年纪轻轻就对着屏幕指手画脚的创作人吐(飙)吐(脏)槽(话)。

好父母,岂是一个“手机”就能判定出来的?

若你家孩子自律,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自然可以给他买手机。不但可以随时和孩子联系,孩子也能和同学交流感情。而且这样做,既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还能表示对他自由的尊重。

可是,若你家孩子已经游戏成瘾了,买手机只为了脱离你的掌握,随时随地约着同学打游戏。你还要给他买个手机吗?这是什么好父母?这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是不是好父母,不是“手机”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孩子的成长状态”说了算!

说实话,那一天我的心情是低落的。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上育儿课,不但和育儿专家学习,同时也给家长分享我的经验所得。这样的我,竟然被儿子安利了一个如此低劣的育儿视频内容,心里五味杂陈。

视频容易拍,话容易说,可是到底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视频制作人,是否有考虑过?

(1)对于孩子

孩子看到这样的视频,是否会因此以为父母不爱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甚至想到有的同学有了手机,而自己提了几次要求都被父母拒绝,再加上这种视频的渗透,由此对父母生出怨恨?

(2)对于父母

父母看到了,是否会自责没有把孩子养好?

还是对着这个视频创作人狠狠吐槽几句,然后就翻篇了?

抑或是听她的,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可是,然后呢?这手机是帮了孩子还是毁了孩子,谁能负责?即使能负责,光阴能重来吗?

(一)全民都在要求我们做个“好家长”

当我们小的时候,“育儿”还未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我们那时候,被社会、老师和父母要求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如今,我们好不容易熬成了父母,却发现大环境又变了。仿佛整个社会都在要求我们要做个“好家长”,但凡孩子出了一点儿事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有家长的责任在内,都有人批判家长做错了或者无作为。

有很多家长因此焦虑,甚至对自己产生了否定的认知。

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家长,没有别的父母那么有时间,不能用心对待孩子的作业;没有别的家长有好脾气,遇到事情总是容易发火;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知道要引导孩子坚强起来,可是就是不得其法……

于是,在孩子面前有自责也有愧疚,孩子因此也觉得父母没那么好,越发对父母提出更好的要求。

都说孩子不容易,可是我们这一批家长,何曾容易?

(1)老师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好家长”。

一个在上学时期可能没有被老师骂哭过、上班的时候可能没被领导骂哭过的成年人,却因为在数次被孩子班主任点名后,突然失控,哭了。

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看看这些老师在班级群里的发言,若不是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真真切切地过来的,不然真不知道我们上学那会儿,没有家长群的时候,我们的那些老师是怎么教学的了。

现在,若是把家长群强制取消,发出这些信息的老师们还会工作吗?会怨声载道地抱怨自己很辛苦吗?

其实,几天前我就看到那个发视频宣称退出家长群的事情了,当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家长一时激愤而已。可是,这两天看了很多相关的文(吐)章(槽),才发现原来各地的老师竟然差距这么大!让家长帮自己工作,都帮得这么理直气壮!

还说“你们配合我,我就会更加在意你的孩子”,这是威胁吗?是比较哪个家长更有时间帮你批改作业吗?然后对孩子差别对待?

当老师的师德之一是“一视同仁”

这个不知道,怎么考过的“教师资格证”?

江苏的这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说:“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他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他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这个家长吐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家长不敢如此吐露心声。

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自己最在意的那个人在人家手里把着,想不“怯”都难。

所以,面对这个家长,很多人既佩服又欣赏,同时,也为他捏着一把汗。

他确实火了,这个话题也热了。

可是,然后呢?

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校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的孩子会面对什么?

(2)孩子要求我们做个“好家长”。

学校每个月都会发一份《家长课堂》,由老师发给孩子,再由孩子带给家长。这挺好的。让我们有正规的途径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可是,有的老师却对孩子传递出一个思想:孩子,你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都是你父母教得不好。

于是,有些孩子把这本书给家长的时候,会说:“我们老师说,你要认真读这本书,要学会做一个好父母。”

再加上现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对发布者和发布内容的低门槛,导致鱼龙混杂,什么声音都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随便一个小视频,都可以作为孩子的一个武器,用来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都说父母容易焦虑,可是,这些焦虑真的全来自于父母本心吗?

有多少焦虑是外界环境带来的?

家长之间的攀比、孩子之间的攀比,都无处不在。儿子班里一个女生的文具都被扔进了女厕的垃圾桶中,后来老师调查出来发现,另一个女孩嫉妒她父母对她好,所以看她不顺眼。

试问,如果这个扔东西的女孩父母知道这个原因,压力该有多大?

(3)社会要求我们做个“好家长”。

孩子优秀,那是孩子有慧根;

孩子出了问题,便都是父母的责任。

没有这么简单粗暴归因的。

孩子之所以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父母当然有责任,但是父母的责任只占其中至多1/3的分量。

有天生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孩子自我解读方式(私人逻辑),还有学校和整个社会环境对他影响……这些全部加起来,才是一个孩子成长为如今这个模样的原因。

父母当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如果父母都不能放松地做自己,他又能给孩子带来多好的教育?

(二)父母们,请放下压力,先学会接纳自己

虽然前面我都在为我们家长叫屈,但是我们能调整和落到实处的,依然还是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老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我们也无法让那些劣质的视频全部下架……

我们能改变的,唯有:我们面对这些事的心态,以及我们以后的行为。

要想调整我们面对这些要求和压力的心态,首先需要我们先正视自己,只有接纳自己,才更容易做出正确的行为。

一个不认可自己的家长,不会有一颗自信乐观的心。

  • 如果家长没有自信,如何培养出孩子的自信?
  • 如果我们不认可自己,如何让孩子认可我们?

“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纳自己。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我依然爱我自己。我会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不影响我爱着现在的自己。

只有我们接纳自己了,孩子才愿意接纳我们;

只有我们认可自己了,孩子可有可能认可我们。

(三)父母们,无论面对孩子还是老师,都不要越俎代庖!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这句话,我认同。

若你做的早饭不合孩子心意时,你又重新给他做了一份,次数多了,他便会觉得你应该这样做。哪一次你不做了,他便觉得你错了。

我们对待孩子是如此,对待老师亦然。

当老师让我们给孩子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做了,做完了还对老师说“您辛苦了”,次数多了,老师便会觉得我们哪一天不批改,是我们做错了。所以,老师才会理直气壮地在班级群说出那样的话。

若是大部分家长都对老师说“没有时间”、“不会批改”、“这不是我们的职责”……,没有第一次,便没有第N次。

只是,家长们都习惯了“听话”。

从小到大,都习惯了听从上一级的话。

小的时候听父母的,长大以后听老师的,工作以后听领导的,结婚以后听伴侣的……

我们需要勇敢地表达出我们的观点,尽量不说违心话,不去刻意地奉承谄媚,给我们的孩子做个“我主我心”的好榜样。

(四)发泄情绪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唯有“有效沟通”才能双赢

我相信,极端的老师确实存在,但是一定是极少数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不错的。

我儿子五年级,女儿三年级。两个孩子接触过的数位老师中,整体来说都很不错。至少,我从未被老师要求过“给孩子批作业”。

反而有老师在群里特意强调:“请家长不要给孩子批作业。孩子做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自己批才能知道孩子真实的掌握情况。如果你们都批对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上周女儿作业多,前一天晚上做到十点才做完。我接孩子的时候,对班主任说了这件事,班主任也挺不好意思:“昨天也奇怪了,老师们好像约好了,留的作业都挺多。”

我当着女儿的面,笑着对班主任说:“以后如果九点半她还做不完,就先睡觉了。不然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听课。您觉得,可以吗?”

班主任笑着说:“当然可以,孩子健康最重要。”

女儿听了,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因为那天晚上我对她这么说,她却不相信,害怕老师会惩罚她。看到老师真的同意了,她很高兴。但是,与此同时,她因为想要完成全部的作业,反而缩短了放学回家后的休息时间,有意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做的竟然比之前更快了一些。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我们和老师达成一致的时候,孩子就能展现出好的状态。

而且,只要我们抱着彼此尊重的心态,与老师站在同一个战线(为了孩子更好的进步)上,我们就能理解老师,也能让老师理解我们。

当遇到问题,老师没那么理解我们和孩子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与老师理智地沟通。

不是情绪发泄,而是为了达成统一而进行的“有效沟通”

任何情况下,单纯的发泄情绪,都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们即使没有能力给孩子加分,但至少不要给孩子挖坑,让孩子在学校承受本不该他承受的部分。

如果有必要,可以联合一些理智的家长,和老师甚至学校去谈一些必要的内容,以达到我们的期望。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减轻一些焦虑和压力。

来源: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