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下中国企业创新最棘手的3大难题

作者:石亚茹 分类:资讯政策 时间:2020-09-01 08:42
企业财税服务中心 - 运营部

公司处在什么阶段或具备什么条件,再切入高新技术领域更为合适?在创新发展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哪些合作可能?政府如何调整支持政策,才能持续利于企业进行创新?

7月17日,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接受岛君专访,并结合现实情况和经验,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享。

01、缺标杆——谈创新时,行业龙头就是“带头大哥”

60年代末,我们公司刚刚成立时,就是从海藻中提取碘,又逐步提取海藻胶、甘露醇等,并将它们卖给一些大公司。这些都是食品、医用、化妆品等行业的常用原料。

但后来,原料消耗、人工费用等成本逐年上涨,同行业之间的低端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大客户掌握着价格的主控权,合同一旦签订了就不能再调整,我们的利润就越来越薄。

这个问题倒逼着我们作出改变。如果通过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获得更高水平的技术、专利和成果,再生产自己的终端产品,那么我们可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都会高不少。

制造业创造消费、创造市场,进而满足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但是,开发产品需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就像华为,如果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它开发不出好的产品来。它必须做很多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然后再应用到手机、电脑等上,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

然而,在实现由原料到终端这一跨越之前,我们的增长率和利润率必然受影响。而且,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海藻行业没有“带头大哥”,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国外的标杆企业也不一样,我们没法跟着照做。

发达国家迈进的前方是无人区。没有“带头大哥”,它们就是“带头大哥”。它们在前方做研究、突破,一旦成功了,大家可以享受十几年的红利,然后再研发......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重复这一循环。

同样,海洋是一个未知领域,里面有大量新的物质等待发现和探索。这些新物质以后怎么开发应用,有什么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

而当时,海藻领域只有来自国际和国内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突破应用、效果等方面存在许多难点,同时还要将成本降低到可广泛应用的水平。

明月可称得上是海藻行业的“老大”。如果我们不主动做这件事,行业里更没有其他人有能力做。于是,我们从2000年开始,搭建了一些平台、聚集了一些专业的研究人员,加上公司团队的力量,走上了创新之路。

02、缺配套——工业设备装备基础弱,大公司也会受影响

中国的工业历史很短,也就只有几十年时间,所以很多公司提供的都是比较低端的产品和服务,连采用的机器、装备等也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我们以前用的是国产粉碎机,这些设备体积大、容易坏、效率低,基本每年都要修一次,而且单台耗能达三四千瓦,产品收益率最高只有95%,磨出来的粉状物还不均匀,需要再用筛子筛掉大的颗粒。

后来,我们换上了价格翻几倍的进口设备,很精致,耗能低,一台设备仅消耗7.5瓦电,产品收益率高达97%~98%,这样一来就相当于额外多出3000万元的产品,同时效率高,需要多细的粉,磨出来就有多细,而且十几年都不容易坏。

中国的制造业要升级,但目前技术和材质都达不到要求,只能踏踏实实地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现实使然,国内的家电、航空等行业采用的都是这一模式,从国外买来核心零部件,再学习、模仿人家。

在海藻行业内,我们现在不可能靠中小企业来实现重大的发明创造,中小企业也没有能力和条件搞原始创新。除非它们突然发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创技术,但这是不现实的“春秋大梦”。

我们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能引进、模仿再创新,就已经不错了。它们的任务和角色主要是在产业链上下游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做好配套服务。

比如,国内南方的一些头部企业都在搭建一个产业链条、一个生态圈,像华为主要掌握核心科技,一批中小企业来完成一些配套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近20年来,明月自身生产制造需要,通过向合作伙伴提出设备创新要求,请它们做出新的设备来替代我们的老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这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建议海藻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比如日本企业争取将它们所生产的关键配件和设备,在全世界做得最好,这一点值得中国的中小企业学习、借鉴。

03、缺资金——对有能力创新的企业,政策支持的力度还远不够

技术探索和产品开发的过程充满了“未知数”。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才和时间。就明月而言,每年投入几千万元,有项目的话,每年上亿元的投入,但即使争取到了一些政府支持,资金还远远不够。

外部投资者却注重公司的年收入、利润、市盈率和回报率。我们在前期艰难的时候最需要钱,却恰恰找不到钱,没有给雪中送炭的,只能靠自己;等要上市了,利润上亿了,报表漂亮了,这时候已经晚了。

在什么都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少有先投几千万的人。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到处寻找资金。谁都不看好,就孙正义支持他,后来阿里就做大了,投资方也得到了回报。要是今天阿里没有做起来,孙正义当年的两千万也就打水漂了。

我们根据现有能力,尝试过寻求、吸引有实力、有愿意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做研发创新的事情。但是,因为“外行人”不了解行业和产业,或者不感兴趣,我们还得走一段孤独而艰难的旅途。

我们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得以成功研发;产品开发出来了,要证明功效明显,符合国家标准等;产品卖出去了,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能赚钱,这才形成了全产业链。

作为大公司,我们做出一款真正优质的产品需要五六年,做出一款创新药物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面对的是经历艰苦、漫长的征程。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困难,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作为大企业,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一视同仁”,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在同一个生态发展环境下,获得公平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中小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力度相当大。国家不允许大企业有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却没有给着力搞创新的大企业提供与中小企同等力度的减免和优惠政策,这是不公平的。

现在,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扰乱市场秩序,无序竞争,违规经营等行为层出不穷。对于这样的企业,监管部门还难以从根本上予以治理。

违法、违规的中小企业利用政策差距、时间窗口起来了,还把大企业给搞垮了,这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毫无疑问是在浪费资源、耽误大事。

国家应该重点支持有能力创新的企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它们是民族、国家的脊梁。不支持它们,还支持什么样的企业呢?

口述:张国防 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正和岛岛邻

采访:杨羽婷

来源:正和岛商业洞察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