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武汉一10岁女孩小菲与一同龄女孩(网友)相约外出玩耍,一夜未归还拉黑了家人微信。小菲的母亲陈女士说,女儿25日期间曾发照片给她,并表示晚上8点回家。但是晚上7点多,女儿拉黑陈女士微信,与家人失去联系。陈女士急忙报警并求助楚天都市报,希望好心人提供女儿的相关线索。
26日下午4时,小菲的小姨通过某平台私信联系上她。下午5时许,陈女士已见到女儿,女儿一切正常,仍和朋友在一起。女儿称,因为妈妈不同意她晚上8点回家,她怕妈妈生气,回到家挨批评,就拉黑了妈妈的微信,不接电话。
小菲与朋友是网上认识,到了朋友家里后,朋友妈妈问了几遍,是否跟家里打了招呼,她都说打过招呼。
(二)给父母们的三点反思
我儿子今年刚好10岁,即使去同城的姑姑家,也从未让他一个人去过。不是他不独立,也不是他自己没有能力去,而是我们承担不起某些未知的后果。
现在人多车多危险多,一个不查,就是一辈子的悔恨。在这件事上,我很胆小,从不敢冒险。
儿子自由活动的范围只限周边方圆几百米以内,比如:所在小区、对面小区、周边的超市和辅导机构。
(1)孩子见朋友,家长一定要有对方家长的联系方式
陈女士说,疫情期间,大人在上班,孩子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在家。4天前,女儿小菲跟她说,一位女同学约她8月25日一起出去玩。陈女士不同意,但拗不过女儿,听说同学跟她同年级,年龄相仿,最后默许女儿外出,还再三叮嘱注意安全,不要去人少的地方,出门期间保持微信联系。
这一段中,我想吐槽的两点是:
(1)陈女士不知道对方孩子是谁,叫什么名字,家住何方,就允许女儿去见面了。(如此心大,令人佩服。)
(2)陈女士没有主动询问对方父母的联系方式,无法保证安全的信息互通。(孩子好玩,不要以为给她手机,就能时刻保持联系。)
孩子大了,想交朋友是非常正常的。
我儿子从三年级开始就会主动约孩子到家里来玩了,也会接受同学的邀请去同学家里玩。
我和他有个约定:
如果想去同学家里玩,一定要让同学告诉父母,让同学父母联系我,确认时间和地点才能去玩。否则,同学个人约的不算。因为你不知道同学家里是否有老人和小宝宝,是否适合约着一起玩。
——这是对同学及父母最起码的尊重。
通过这种的约定,孩子想去哪个朋友家里,我都会事先掌握对方父母的联系方式。这样,无论有什么事情,至少能找到靠谱的大人了解情况,或者及时接送。
当孩子去同学家玩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送过去,同学父母或者同学会到楼下来接。也有的同学家长很热情,过来接孩子。总之,两方父母一定要对接上,才能确保孩子安全。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则和底线必须要有
孩子安全无小事。一旦出事,都是每个父母的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原则父母一定要坚守,一些底线意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灌输,尤其是女孩子。
【约定时间】
告诉孩子们,如果在约定的时间不能回来,一定要打电话告诉我,我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延时。如果没有及时沟通,下一次就会取消这种自由。
——这是规矩,在孩子18岁之前,都立在这里,不容改变。
我女儿今年8岁,对她我比对哥哥更加仔细。
有朋友说,高中校门口接孩子的父母都是女孩的父母。晚上八九点放学,男孩子都自己回去,女孩子基本每天都有人接。
我想,当我女儿上高中以后,我也会这样吧。那个时候,正是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多费费心还是有必要的。
【约定沟通方式】
如果孩子大了,想要自由活动,我们也没有必要非要当个跟屁虫。毕竟,孩子早晚都要独自面对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
我们即使想当个老母鸡,孩子也允许我们当这只老母鸡,我们也无法护着孩子一辈子,总有离开的那一刻。所以,让孩子独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孩子如果长大了,具备了单独行动的能力,有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想单独和朋友出去玩,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有彼此尊重、让彼此放心的沟通方式。
不接电话、不回微信、不回电话,甚至拉黑,这些行为都不该出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尤其是单独外出的子女。
8月25日,陈女士在上班,上午问了女儿几点出门,并再次提醒女儿别被骗,看到情况不对要懂得保护自己。女儿回复:“谢谢妈妈关心”。然后,陈女士一直通过微信与她保持联系,并让女儿发来了同学照片。
下午4时许,女儿告诉陈女士晚上8点回来。陈女士表示担心,要求她下午5点前回家。见女儿没有回复,她拨打了视频,看到女儿正在解放大道某公交站站牌,女同学在一旁。女儿告诉她,要去武汉天地玩一下。她再次让女儿早点回,女儿说知道。
下午6时,陈女士下班到家后,见女儿还没回来。她又给她发了微信,女儿40分钟后回信息:“对不起呀妈妈,我刚刚有事。”陈女士让女儿回电话,多次呼叫也均失败。晚上7时,她通过短信联系女儿,女儿说在闺蜜家没事,不用她接。陈女士让女儿发定位过来,女儿没理会。
晚上7时21分,女儿拉黑了陈女士的微信。陈女士说,她一夜未睡,在家长群打听,也问了学校老师,才知道女儿约见的闺蜜并非女儿同班同学。
让回电话不回,打电话也不接。——这种行为,应该零容忍。
孩子小,意识不到她一个人在外面,家里的父母该有多担忧。她既然不懂,我们就给她立起规矩来,让她依照执行。等她将来成了妈妈,她自然就懂了。
我们立规矩要本着尊重和友好的原则,告诉孩子为什么。
比如:
“妈妈知道你长大了,能独自外出了。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些事情,可是妈妈还是会担心。所以,如果你出去的时候能让我及时联系上你,我会很踏实。如果联系不上你,我就会恐慌。每天网上那么多新闻,我会害怕的。孩子,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也希望你能让妈妈随时和你通话和视频。”
所以, 这一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评论,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父母要掌握分寸】
孩子既然同意了让我们可以随时找到他,随时能通话,那父母就要掌握好分寸了,要对得起孩子的配合与信任。
比如:
孩子约着同学看电影去了,你明知道他在看电影,就别总是发信息打电话,这多讨人厌啊。
孩子如果没玩够,父母也要根据孩子的状态适当放宽约定时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孩子在外,你即使不同意延时,非让他回来,孩子若不听,又能有什么用?不如权衡一下,给孩子一个可接受的时间范围。然后,一切等孩子回到家再进行深入沟通。
(3)提高孩子认知:担心“被骂”才拉黑?难道不怕“拉黑”被揍吗?
陈女士的女儿称,因为妈妈不同意她晚上8点回家,她怕妈妈生气,回到家挨批评,就拉黑了妈妈的微信,不接电话。
这波操作真是迷幻啊!
妈妈不同意晚上8点回家,会批评她,所以她干脆夜不归宿?
八点回家,和夜不归宿,哪种情况更严重?一个十岁的女孩,竟然分不清?
我刚刚特意问了一下我8岁的女儿,她说:当然是一晚上不回家,妈妈会更生气。
还有,给妈妈微信拉黑是为什么?
担心妈妈顺着微信爬过来批评你吗?若是不想回微信,不回或静音就是了,拉黑做什么?
因此,从这两点来看,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些不足。
这两点需要父母平时通过日常小事,给孩子逐步提高。告诉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积极沟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拉黑、逃避。
引用新闻内容来源:综合大众网、楚天都市报。
来源: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