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国肆虐的新型肺炎疫情将会对本已降速的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强烈和深远的影响。
简单匡算中国餐饮、零售、航空、旅游、影视、出口等一些主要受疫情影响的产业的基础市场规模和疫情影响分析,假设疫情可以在一季度基本结束,我估算这次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至少应该在1万亿以上。对应100万亿左右的GDP大盘,差不多是1-1.5%的影响。如果二季度反弹得好,前面的损失可以追回来一些;但如果疫情持续到五六月份,则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2003年非典发生时,第二季度的GDP相对于第一季度下降了2%;SARS对于2003年全年中国GDP的影响大约在1-1.5%之间。但那个时候中国经济的增速区间是10-11%,因此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就是10-15%的幅度。今天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中国经济的增速本来已经降低到6%左右(一些人认为真实增速已经低于6%)
如果这次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在1%左右的话,相对于5-6%的正常增速,增长率被影响的幅度会达到15-20%;如果到了1.5%,那增长率被影响的幅度就会达到25-30%。不要小看这个增长率影响幅度。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放大、中国GDP逐渐进入低增速区和中国走向老龄化社会,业已形成的增长惯性非常重要,因为提速正在变得越来越难,这脚刹车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惯性产生直接的伤害。
2003年非典导致整个民营企业在第二季度负增长了0.8%,但那个时候民营企业只占中国经济的18%。今天,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2%。如果民营企业出现大幅下滑,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比当年更为剧烈的影响。
刷屏的那篇西贝贾国龙的采访说出了很多企业家的心声。连西贝这样的餐饮业龙头都只能维持3个月,更不用说其它中小餐饮企业了。而仅餐饮业有三四千万的就业人口。民营企业受重创,影响GDP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影响就业。
因此,基于目前的情况,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安全运行已经和如何有效防控新型肺炎一样,成为政策层面的头等大事。
帮助中国经济的核心是帮助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的核心是帮助民营服务业。
既然“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那么在发生由于地方政府处置不当所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在这些民营企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它们伸出援助之手就是理所应当。这也应该是贯彻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应有之义。
在这里,我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1,动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基本面优质的民营企业提供紧急低息流动性贷款。贷款可以用未来的现金流做抵押,逐步偿还。
2,针对2020年前两个季度的疫情,向所有民营企业一次性减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增值税,同时考虑在2020年度适度降低它们的所得税征收或进行所得税返还。
3,政府设立专门的清退员工补偿基金,针对由于疫情导致门店关门所引发的员工清退,允许民营企业只发放相当于基础工资一个月的最低补偿金,最低补偿金与劳动法所要求的补偿金差额由清退员工补偿基金发放。
4,最重要的,在各个行业里保持各项基础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透明性,大幅减少在各个领域民营企业由于有关部门的过度监管和朝令夕改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给它们提供可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环境。
所有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在“共度时艰”。共度时艰不仅需要一线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和牺牲,需要所有企业、企业家和建设者的努力和牺牲,需要全体民众的努力和牺牲,同样也需要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