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温度体验羊皮筏子 游客却称这是世上最残忍的水上工具

作者:任波 分类:旅游 时间:2019-01-03 11:42
山西优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新媒体运营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最后流入渤海。而在黄河流经的两岸,所孕育的华夏文明完全的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才能。

在黄河中上游沿岸,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迄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一开始是以牛皮为船以渡,到了宋时,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古称“革囊”,今称“羊皮筏子”。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运载货物这种交通方式,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

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是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下的黄河石林龙弯村河段,黄河石林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但在这里,古老的羊皮筏子却最让人感到新奇和意外。对于羊皮筏子并不陌生,可从未真正体验过。

起初以为它会很晃动,人坐在上面容易翻船,但没想到它的稳固和结实令人大吃一惊。据说在以前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但今天游客一般体验的都是小羊皮筏,通常是由14只羊皮袋扎成。

寒冬腊月,黄河的水非常清澈,丝毫不见”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局面。穿着救生衣,坐在羊皮筏子上,听着船夫说着过去的故事,即便气温在零下,内心仍是有一股热忱。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但曾有游客声称这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水上工具”,大概是因为其主要材质是羊皮吧。但这位游客似乎是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过去的羊皮筏子给人们的生活究竟是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它的发明不仅仅是一种人文象征,最为关键的就是解决生存困境。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就成了当地人重要的水运工具。比如去对岸贩卖瓜果蔬菜,去走亲戚等等都要依靠它。

跟所有传统的水上运输工具不一样的是,这羊皮筏子得吹气,而这吹气,可不是依靠其他什么工具来进行打气,这是完全由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据考证“吹牛皮”的俗话就是来源于这里。

摆渡前,人们将这重达100多斤的皮筏子扛于肩头,再走到河边上。别看一只羊皮没什么重量,但整个皮筏子却可以抵得上是一个正常的成人体重。尽管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交通设施的便捷,导致它的货物运输和载人济渡的功能基本丧失,但当地村民对它仍是充满感激和敬畏,尤其是一些老人,更不能忘掉过去这皮筏子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和经济创造。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羊皮筏子曾一度中断,处于消亡状态。当时它的运输功能已经丧失,但旅游业还没有兴起,羊皮筏子几乎是要面临失传的境况。因为需求量小,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羊皮筏子的制作技艺,老一辈的传统手艺和这古老的文化处于濒危境地。

但随着老一辈人对羊皮筏子的坚持,以及迎来了旅游业的高峰期,当年以运输功能的它如今摇身一变成体验项目。许多不曾听闻或是有所耳闻的游客在第一次见到羊皮筏子的时候,充满了无限好奇。

据龙湾村村民说,每年旺季的时候,这里的游客乘坐羊皮筏子必须得排队,整个村子大概只有120只皮筏子,而他们一年仅靠皮筏子就能赚1万多。

为此,古老的羊皮筏子不仅得以重生,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一只皮筏子的价格是90块钱,通常可以坐3个人,那么每个人只需要30块钱就可以一边听他们说那遥远的故事,一边在黄河中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这粗犷壮美的西部景观。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为了保护好这古老的运输工具,人们已经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的羊皮筏子已经制定了五年计划保护。这不论是传承人,还是其制作工艺、驾驶技术以及人文的生存状态,对后人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一笔文化财富。它不仅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更是浓缩了黄河文化千百年来的历史价值。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