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方可容纳万物

作者:徐燕 分类:文化 时间:2018-12-25 14:50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水之本体,清淡无味,能容万物。它既能载舟,也能煮~哦不,也能覆舟。平静的湖面能让人内心平静、心旷神怡。汹涌的洪水巨兽会摧毁一切美好事物,让人望而生畏。水是如此,人心亦是如此。心若如止水,平易近人、处事不惊,能与大众和睦共处、内心祥和健康长寿。心若如洪水,暴躁易怒、内心浮躁不安,人人都会敬而远之、怒气攻心易疾病缠身。

为什么真正礼佛的佛门之人都是慈眉善目,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对谁都能笑脸相迎?真的是佛光普照、佛祖保佑么?其实不然!佛门之人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他们吃斋念佛追求的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是对心境的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修行。


心如止水,方可容纳万物


“开怀大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如止水,容纳万物”吧!

我们不可能天天吃斋念佛,也没法做到六根清净。但是,我们一样得努力地去调节和管理好我们的内心。因为,一个人心境的好坏真的很重要。它不仅能调节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三国演义》中,周瑜不能不说是个能力出众的人吧,要打仗能打仗,要谋略有谋略。可是因为心境修行不够,直接被诸葛亮来个“三气周瑜”弄得周瑜直接一命呜呼,最后还喊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愤之语。


心如止水,方可容纳万物


还有一个案例也是《三国》里面的:有次诸葛亮北伐曹魏,曹魏大将军曹真率军前来抵御蜀军,这时候司徒王朗随军,在魏蜀两军对阵的时候,王朗企图以自己的三寸不烂金舌、谈古论今去说服诸葛亮让其不战而降曹魏,结果被诸葛亮一顿数落痛骂,王朗一时气愤从马背上摔落而死。

既然心境的修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做到“心如止水”?

首先,我们要有个强大的内心

拥有强大的内心,是做大心如止水的先决条件。强大的内心能让人处事不惊,能让人面对泰山崩于前的局面,也面不改色。经历越多的人,内心磨砺得越强大。所以在无特别的情况下,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其次,多读书,多走走

每天都挤出时间看看书,书中能教会我们很多理论性的知识,能帮你在困境的时候找到光明的道路。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不一定要去江海山川,哪怕在城市的高楼间用心走走,看看世间百态,也能感悟很多的东西,人见多了自然情绪的波动也就少了很多,心自然归于平稳了。

再次,多行善,少作恶

行善、作恶,其实都是内心的一种反映。所谓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个整天算计别人、想着如何从别人身上获得好处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心如止水。多行善的人,不一定都能得到回报,但是内心至少是安稳的。

最后,人贵有自知之明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吹捧而迷失自己,只有基于足够的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个体才能平淡对待外来的种种影响,合理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平复自己的情绪。

我们只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性,才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能管理好自己,我们才能管理好自己生活,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当然,我们不一定能马上就达到“心如止水”的地步,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只有心如止水,方能容纳万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徐燕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