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接受最优质高等的教育。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1.经常表达爱的家庭
一般中国家庭,会把爱隐藏起来,甚至缺乏爱。父母很少对孩子表达爱意,冷漠、粗暴。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有很多创伤,缺乏安全感,亲子关系疏远。
好的家庭关系里,父母会随时随地向孩子诉说爸爸妈妈有多爱他,让他感到他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被人珍视的。这样即使孩子犯错了,也不会觉得因此会被父母抛弃,从小就建立起了安全感,培养出了爱的能力。
心中有爱的孩子,是勇敢而充满力量的。因为他爱别人,所以会放下不满和抱怨,以微笑接纳万物,以包容感恩生活;因为他爱自己,所以会勇往直前,坚定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敢于放手的家庭
现在的父母,他们事无巨细,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甚至要上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都考虑到了。他们时时刻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好为孩子扫清障碍处理,生怕他们行差踏错,多走弯路。
殊不知,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事,但不能替孩子成长。
如果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干预孩子的生活,替他们包办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发展,这样不仅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把孩子培养成“啃老族”,还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承受着被迫和无奈,让双方都感到痛苦和窒息。
所有家庭教育的最终意义都是为了让孩子长大成为一个独立且有担当的人,而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其指引着孩子前进,不如和他们一起成长,共同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3.好好说话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明明是想帮助孩子进步,却用“打压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明明是充满爱的关心,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另一种味道。在坏脾气的控制下,“大吼大叫”成了一种教育方式。
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很多孩子是不会辨别弦外之音的,他们会单纯地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他们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认为自己就如同父母所说的那样,没用、笨、愚蠢……一旦他们接受了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就很有可能朝着这方面发展。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孩子会获得更强烈的幸福感,做人处事更加圆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边人的正面反馈。
4.夫妻关系融洽的家庭
一个家庭首先要有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
每个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他从父亲身上学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勇敢;从母亲身上学会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善良;父母相爱,孩子会知道和睦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也会因此对未来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感到向往。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懂得待人谦和友好、以及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想真正获得这些,好的夫妻关系便是家长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要知道,家庭和睦、拥有“爱的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
5.父母以身作则的家庭
我们从不少名人传记中可以发现,他们往往都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的父母。
我们生活中不少父母霸道强势,说一不二,把孩子逼进死胡同,从不思考自己的问题,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孩子。家庭里充满了教条和控制,父母把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如果孩子做不到,就是打骂相加。
好的家庭会把身教放在突出地位,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主动做出积极的榜样示范,供他观察和学习。不会过度要求孩子去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会只说不做,不会用大呼小叫的粗暴方式管教孩子。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认为,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品质、人格、教育孩子时,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希望我们都倾尽全力做个正能量父母,建造一个正能量家庭,让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