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能征服世界的文化

作者:侯博文 分类:文化 时间:2018-08-10 15:50
企业财税服务中心 - 运营部

儒释道的源头

说到中国文化,必提儒释道,然而释教自传到中国,已经与原先的佛教已经大有区别,中国仍以禅宗为尊,也就是说,佛教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其实是中华本土的禅宗。

而儒道禅历史都认为发源于“易”,或通称《易经》,《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从本质上来讲,会面道禅也是阐述变化之说。

道,无极到太极,说的是变化之道,老子道法自然,是有无极说,庄子顺应天道齐物合一,着重于太极说,汉以来,受独尊儒术影响,道家归于寂静,好象只留下了传说。

儒,核心是人与外部联系之道,是状态之学,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倡导性善论,《大学》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释,核心是人与外部理解之道,也是状态之学,达摩祖师,他创立的禅宗,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慧能,把佛引导到了禅的境界。禅宗的法门就是修心、修智慧,禅宗也是佛教中的心学。


中国文化 能征服世界的文化


道融入儒家

过了1400年到了北宋,有一位陈抟道学者,陈抟老祖听说赵匡胤夺得天下后,从牛背上跌下来说:“天下定矣!”,陈抟,著有《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周敦颐从穆修手中学的其一生所学,作《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全文只有249字,其核心思想是“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宇宙观,把《老子》、《庄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成为了理学派开山鼻祖。

程颢程颐二兄弟又继承了周敦颐所学,从而把理学发扬光大。二程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无极”就是“天理”,抽出一个“理”字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理”字。宇宙的起源即“天理”。任何人都应该在“天理”下生活,应该尊重“天理”。与二程同时代的还有张载、邵雍。张载说过一句空前绝后的著名语句,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写尽了读书人的抱负与使命,是中国文人的标杆与写照。

到了南宋,朱熹进一步集大成,形成了系统化的程朱理学,对中国后代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朱熹不仅集成了“北宋五子”的学说,更重要的是把孔孟之道进行了更系统的阐述,编撰了《四书集注》,使得儒学真正成为了最大的国学。

禅融入儒家

同时代的陆九渊,与朱熹是同样的名人,然而历史没给他更多机会,可以说是生不逢时,阳明心学可以说建立在伟人的肩膀上的。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所谓心既是孟子所说的我,认为我生万物生,我死万物死。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可以说,陆九渊已经完成了阳明心学的一切基础建设,特别是与朱熹一几番辩论,为心学创造了土壤。

心学的诞生

心学”的概念是有严格限定的,凡是把“心”看做宇宙万物的本源才可称之为“心学”。我们知道,儒是把“仁”看做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的是把“道”看做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佛家是把“空”看做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陆王心学:受禅宗启发,引入佛家学说,讲良知和天理。

理学格物,心学格心,这是阳明心学与传统儒家的最大区别,也是与道禅最近的一次融合。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在物质的基础上,把中国儒道禅三派融合为一种统一的思想文化。这是中华文化迈向征服世界文化的第一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侯博文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