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北京“中国债券俱乐部”的几位负责人,正忙着给会员发出年度酒会的邀请函。“今年酒会只准备了一个70-80人的场地,但最终来的可能接近200人”,负责人陈建平对记者说。
债券从业者,或许是中国金融业刚刚经历的这个料峭寒冬中,少数值得开酒会庆祝的一群人。
“一些小机构里,债券部门几乎支撑起今年盈利的80-90%”,陈建平说,虽然2012年经济不景气,但是由于债券,撑起了资本市场的小风景线。
2012年,中国金融业经历又一个大考之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锐减,股市一路下滑,投行处境艰难,信托保险不咸不淡。过去收益不温不火、不受重视的债券,反而因此迎来了好年份。
而一些前几年让人看着“眼热”的金融街白领,因为“等不起”回暖,悄悄转行;不少匆匆成立要追赶“好时候”的小金融公司、私募基金,没等牛气起来,就销声匿迹了。
经历了2012年的动荡之后,2013年世界经济和金融业仍然面临风险。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记者表示,尽管明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程度将有所降低,但金融危机风险指标走势不确定性增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仍将是影响全球金融风险走势的核心因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不得不在放松货币政策和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他认为,“在全球经济下挫中,中国金融行业要面临的问题仍然错综复杂”。
持续下行的全球经济,只是中国金融业需要面临的“三重门”考验之一。
另一大考验,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帐户开放。2012年中,中国央行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宽利率浮动区间,原本阵脚统一的商业银行利率开始分出阵营。过去对各家商业银行高利润贡献最大的存贷款利差,收窄已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