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原型揭秘 洪胡子约鬼子白刃格斗

作者:杨立昭 分类:文化 时间:2015-08-14 11:43
山西文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前几年,一部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剧中团长的故事有很多是来自出生在宁乡东湖塘镇方塘村的洪行将军。另类文学消息,1993年,洪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邻村的钟子立是洪行带出去一同杀“鬼子”的幸存者,也是跟随洪行多年的警卫员。4年前,钟子立去世,他的墓地与洪行的墓地遥相对望,似仍在警卫着首长。近日,钟子立的儿子钟章平向媒体讲述了前辈们杀“鬼子”的故事——


“我的团长我的团”故事原型 洪胡子约鬼子白刃格斗


随口一句“要得唦”彻底改变了一个宁乡伢子的人生轨迹

14岁,花一样的年纪。然而,一次奇遇,却让懵里懵懂的宁乡伢子钟子立走上了炮火纷飞的战场。“1938年正月,邻村一位军官的父亲过世了,我父亲跟着他哥哥去帮忙。见我父亲人小却很灵活,那个军官就高兴地笑着问他:‘你这个细伢子愿不愿意去吃饱饭?’那时,我父亲只知道老老实实地在家种田,还不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意思,就随口回了一句:‘要得唦。’其实,‘吃饱饭’就是去当兵……”少年钟子立没有想到的是,问话的那个人正是国民革命军少将洪行,当他回到家将奇遇告诉母亲时,母亲却是又忧又喜。忧的是,年幼的儿子即将奔赴战场,前途未卜;喜的是,洪行将军在当地口碑很好,儿子跟随他肯定不会有错。

随口一句“要得唦”,宁乡伢子钟子立跟随洪将军走出了小山沟,走上了武汉、滇缅等战场,几度生死,官至少校军需,虽然捡了一条命,不想却彻底改变了其人生轨迹。“跟着洪行将军离开宁乡的我父亲和湖南籍400多名新兵一起,在零陵参加了新兵培训。6月,‘武汉会战’打响,训练不到三个月的一群新兵蛋子紧急赶赴了武汉。‘仗打得紧啊,到了晚上,鬼子的枪炮烧红了半边天。’我父亲说,因为‘鬼子’火力压制太猛,部队的补给运不上来,他们3天3夜没挨一粒米。”

武汉失守后,钟子立又参加了河南的“南(考)(开)封会战”。“这次战役中,我父亲所在的部队被‘鬼子’围困了6天6夜,肚子里颗粒未进……当兵是‘吃饱饭’,谁知一上战场却是经常饿着肚子与‘鬼子’厮杀,我父亲就有些不想干了。不过,一仗接一仗,不允许我父亲有七里八里的想法了。”

不久后,部队转为远征军,被调往云南保山,钟子立加入预二师(后改为新39师,师长为洪行),成为了洪行将军的少尉助理,人生的另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开始了。“不停地打仗,打不完的仗,我父亲印象最深的还是松山战役。”1944年,缅滇战场的松山战役现场如同地狱。

松山的战略地位很重要,2690米的险峰横亘在怒江和横断山脉之间,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被军事学家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日本军队盘踞于此的两年间,修建了大量的地堡。这些地堡极为坚固,日军曾以重炮和飞机试炸,结果在数颗五百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下,工事内部安然无恙。松山血战历时120天,抗日官兵阵亡8000余人,日本守军除一人化装突围外全部战死,双方阵亡人数之比接近6:1。“战斗结束后,尸体全部都堆在山上,有些已经腐烂,我父亲当时负责军需,他说,500多辆汽车,运上去时全是补给,运下来的却全是尸体!”

“鬼子”悬赏重金捉拿的“洪胡子”常出现在他们眼皮底下

中国文学史获悉,洪行外号“洪胡子”,出生于宁乡县东湖塘镇方塘村的洪氏家族。早年入湖南讲武堂第一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4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新编第39师少将师长。洪氏家族在当地被誉为抗日之家,从洪行的父亲开始,到其兄弟三人,均效力于疆场。“我父亲生前多次说过,洪将军家一旅三师,都曾杀过‘鬼子’。父子4人,除父亲是旅长外,三个儿子都曾官至师长,洪家人都是带兵打仗的将才。”

据相关资料记载,1942年下半年,预二师渡过怒江后,开入滇西腾冲、龙陵一带,进行游击战争。这时,日军占领了腾冲、龙陵重镇,时刻企图渡过怒江,切断我滇缅通道。由于预二师活动在腾冲、龙陵周边,不时袭击日军,多次予敌重创。特别是当年8月,洪行率领预二师第四团进入腾冲、南甸交界地区,以芒东为中心开展游击战,截断敌军腾冲、八莫之间的交通联络。日军曾多次纠集兵力进犯芒东,扫荡腾南。洪行则率第四团先后在沙坡、杨家坡等地伏击日军,击毙击伤日军140余人,迫使日军退回腾冲县城。

在如此凶险的环境下,预二师在滇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滇西抗日游击战争长达一年多,保住了我滇缅通道。中国远征军利用这一通道,不仅接回了第200师戴安澜将军的灵柩与余部,同时护送过由缅北撤回的远征军兄弟部队,英国皇族盖尔克少将一行也是经由这里而辗转回国的。

其时,在腾冲老百姓心目中,“洪胡子”被誉为“战神”,几乎家家户户的神龛上都供奉着他的牌位。至今,当地还流行着“日寇通缉洪胡子,洪行夜夜杀敌人”的歌谣。“我父亲说,那时,‘鬼子’悬赏重金捉拿‘洪胡子’,但他却经常就出现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为了侦查‘鬼子’要塞的结构,他头戴斗笠,化装成苦力,带着我父亲混入飞凤山‘鬼子’要塞的施工队伍中。有一次,他们化装成老百姓去‘鬼子’那里听他们给老百姓开会。‘鬼子’在台上哇啦哇啦地叫着要抓‘洪胡子’,一个士兵忍不住去摸枪,被‘鬼子’发现。当时人很多,我父亲他们就趁乱分散逃跑,有的人躲到树丛中,有的人躲进农民家的茅厕里,最后,我父亲与洪行汇合时,看到他打着一双赤脚,一身脏兮兮的,和当地的苦力没什么两样。当时,我父亲就笑了,谁知洪行却说:‘快点打盆水来给我洗洗,身上臭死了!’原来,情急之下,洪行躲在一个牛棚里方才逃过一劫。”

“我父亲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洪行,他很少给我讲他的过去,但只要讲到洪行,就滔滔不绝。想象中的游击战总是自己躲在暗处,朝敌人开枪,打完就撤,我父亲说,实际上,游击战并不是这样,他们经常要搞肉搏战,也就是拼刺刀。而洪行胆子大,有一股冲劲,也有一股湖南人的蛮劲,是肉搏战的高手。”

“狼群入门,焉能不打!彼辈入侵,焉能不歼!”建成于1945年7月7日的“国殇墓园”,在滇西会战的主战场腾冲,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瞻仰。在国殇墓园的第二展厅,有一封特别的“战书”,特别引人瞩目。这封战书的全文不足150字,但却贯彻长虹,无不令“鬼子”胆寒。

松本大佐:蒙邀会猎地盘关,幸甚!

狼群入门,焉能不打!彼辈入侵,焉能不歼!久闻日军白刃格斗自誉为举世无双,故早欲领教一二,以饱眼福。届时,愿双方不发一枪,专以白刃格斗一见高下,如日军不怯,望三日上尔等布阵竖旗于地盘关,本将军将率队出山赴战!

“当时,‘鬼子’很是猖狂,洪行想通过下战书的方式杀一杀‘鬼子’的威风。但这种方式毕竟充满了很多未定因素,我父亲他们怕有什么闪失而对洪行不利,就想劝阻,但洪行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谁劝也没有用。”“1943年2月24日,也就是洪行向‘鬼子’将领松本大佐下战书的第三天,他手提200师戴安澜将军所赠的大刀,率领150名勇士,一大清早就屹立在地盘关前迎战‘鬼子’……谁知,历来不讲信誉的‘鬼子’还真的手持武士刀杀气腾腾地来了!”

据多份抗战史料记载,此刻,地盘关前已是刀光剑影,喊声震地。由于洪行等中国勇士们同仇敌忾,气势高涨,再加上平时训练有素,那一场白刃大战以中国军队大胜而告终,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此役结束后,日本朝野震动。日本战报资料称洪行为“中国战神”,并企图将之捉拿,“仿佛非要问个明白:洪行哪来的这般勇气?”

1944年4月,中国远征军展开大反攻,预二师与其他各部奋力杀敌,先后攻克保山、腾冲、明光、固东、龙陵等城镇和红木村、来凤山等战略要地。在争夺龙陵县城战役中,洪行率部强攻入城,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血拼,牺牲惨重,终于克敌制胜。在腾冲县橄榄寨、沙披、蛮东、丝瓜坪等战斗中,预二师屡次重创日军。攻击腾冲县城,洪行率部配合友军,激战45天,歼敌万余人,终于在5月14日收复腾冲,取得怒江大反攻的重大胜利。

“这年12月17日,洪行驾车从腾冲施甸由旺镇赴龙陵县城参加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在返回途中,由于天黑路险,于滇缅公路707里程碑的位置遭遇车祸,乘坐的车子翻倒在路边的一处麦地里,当场殉职,终年44岁。当时,我父亲听闻后摸黑赶到出事地点,和其他官兵一起,悲痛万分地从翻下徒坎的汽车里抬出洪行的遗体……我父亲年迈时,还时常和我说起洪行临死时的样子:威武!就像老虎一样,死了威风还在。”

洪行死后,当地《腾越日报》曾反复刊载其遇难消息,“腾民无老少,极信仰不能忘”,腾冲各处皆“洒泪痛祭”。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更是伤心地叹息:“大小千百战,洪行死可哀。”“1945年,洪行的灵柩运回宁乡老家,安葬于洪家房屋前的山上。2011年7月,我父亲过世。生前,他就自己选择好了墓地。我父亲的墓地与洪行的墓地隔着一垄水田与其遥相对望,好像时刻都在警卫着他爱戴的首长!”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优府网】官方微信(微信搜索“优府网”或“uninf-media”关注)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