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应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作者:孙雪 分类:资讯 时间:2014-09-10 08:49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今天是教师节,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师——桃李满天下。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气氛。

最新国内新闻指出遗憾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所获得的尊崇与荣光,日渐消弭。别的不说,此前,坊间提及老师,言必“先生”,敬仰之意溢于言表;现在,鲜有老师能 够担得起“先生”的称呼,同时,老师却逐渐成为陌生人打招呼之间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一如在中国风光了几十年的“师傅”。两相比较,可谓尴尬。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再像古代那样与“天地君亲”并举,也不奇怪。要知道,农耕社会、乃至工业社会时期,教师几乎就是知识的象征,一 手掌握或者说“垄断”着知识的出口,获得这样的社会地位,自然是正常之事。现在显然不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只有学校一条路可 走,学校及老师教给的知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既然知识的权威开始被解构,教师的地位随之下降,自然不奇怪。

不过,教师地位下降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流水线工人的标准,来审视教师。无论如何,教育依然是一门良心活,教师依然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职业。即便教师被解构了知 识权威的地位,但其身上仍旧有着强烈的象征色彩及符号意义——也就是说,国家与民族,以何种姿态对待教师,就意味着以何种姿态对待孩子与未来。

国内新闻网称无需讳言,近些年来,与教师有关的负面事件,层出不穷。这其中,固然有教师这个群体中一些人素质下降的因素,但更不能忽视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变 化。在人们朴素的理想里,一直将校园比作象牙塔,将教师勾勒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高洁之士,可是,这个世界上,哪里又真正有“出污泥而不染”呢?

或许,个别的个体可以做到,但如果期待一个行业也如此,却显得很荒诞。换言之,教师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社会怎样、教师便怎样、教育便怎样。每一个教师,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个字,都有着强烈的感受;然而,不仅仅是教师,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体悟,“学高”及“身正”,不应该只是对教师的要 求,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学高”、“身正”。人是群居的,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行”,没有一个人不对下一代寄予希望,如此,我们理应用更高的 标准来要求自己。

世界是变化的,但无论时光如何交替,无论繁华与萧条如何更迭,很多价值却必须强化,就像我们对教师、对教育的态度。师德应该垂范天下,但“天下”更应该给师德补充养分,唯有教师能够以荣光根治大地,我们才会从老师身上,收获更多回报。

秋风固然萧瑟,秋雨固然淅沥,可是,尊师重教的传统,却应持久弥香。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