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风情园位于天山天池景区内的阔克胡拉村,占地面积660亩,居住着102户哈萨克族牧民。旅游指南:天山天池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周边的草场曾是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地。哈萨克族世代以游牧为生,与牛羊以及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为伴。在风情园中从事旅游接待的牧民都是这些年为保护天山天池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而搬迁出来,旅游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初秋的天池景区阳光依然热辣,但走进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园,园中古木遮天阴凉舒爽,白色毡房如硕大的蘑菇长在林间。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发明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毡房主要由骨架、围墙、房顶、房毡、门5个部分组成,其中毡房的骨架是由柳木做成的圆栅和顶圈构成,围墙用横竖交错相连的柳木栏杆构成,可以自由拆合,圆形顶圈外观与蒙古包相似,但又区别于蒙古包,多采用顶部开窗白天揭开用来通风透光,夜间盖上以防风寒。
再往前走,一间美丽的毡房内以各色格式大块的精美刺绣装饰,显得华丽无比,两名哈萨克族“绣娘“正在认真的低头刺绣,不一会一个哈萨克传统图案就跃然指尖。 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 女的精湛绣品。
勤劳质朴的哈萨克妇女,自古善长刺绣艺术,并将其装饰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如提包、手绢、荷包;大到被褥、帷帐、饰巾;尤其是妇女的衣领、袖口和头巾,处处都能见着主妇刻意绣织的精美图案。国内旅游线路跟你说刺绣所表现的内容来自他们生活的环境,将这些元素再绣进地毡、壁毯、饰帘以及用于联接各栏杆的彩 带和马具的刺绣,可谓一绝。
哈萨克族刺绣既受内地刺绣工艺的影响,更多的结合本民族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韵,图纹和配色取材现实但不写实以夸张或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浓郁的本民族特色。
一件精美的哈萨克族刺绣,要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工日才能完成。他们在绸缎、呢绒、皮革、毛毡上用挑、刺、绣、补、钩等工艺技术加工成的装饰图案,构思奇巧,色彩艳丽。用这种原料制作成的服装、鞋靴、被褥、壁毯华丽炫目,美观大方。特别是以日月星辰、云水花草等形象装饰出的手工制品上的图案更是着色浓郁,对比鲜明。
再往前,一场哈萨克族式的婚礼仪式已经开场,身着华丽服饰的男男女女等在毡房前弹唱,等着美丽的新娘走出毡房,一起去拜见双方长辈,新娘羞涩的躲在洁白的面纱后面,在哈萨克族婚礼至少是五个步骤很隆重,风情园的婚礼表演可能是有所简化,拜见父母后大家一起跳舞,婚礼就算结束了。
那边毡房前,一位哈萨克族姑娘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舞步飞旋,裙角飞扬,美丽的哈萨克姑娘像林间的精灵,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风情园中除了与美丽的哈萨克姑娘共舞,或干脆做一次新娘或新郎,亲身体验哈萨克式的迎亲风俗以外,还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制奶过程、手工制作毡房、编织等传统哈萨克技艺。更可以品尝到哈萨克族美食,还可学习几句哈萨克族语,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变个味儿。
友情提示:
哈萨克族生活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
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
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
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
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
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
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
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
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
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
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
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
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