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级课本古诗并非删除而是重新编排

作者:宋萌 分类:教育 时间:2014-09-04 10:24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几乎每一次中小学语文课本篇目的增减都会引发关注。新学期开始,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材“瘦身”的议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天。据教育新闻网相关报道了解,上海市一年级语文教材从186页“瘦”到了122页。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占被压缩的64页内容中的8页。

“减负”是好,但“减负”为何要向古诗“动刀”?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小可的妈妈看来,如此“减负”,似乎减错了方向。

同时,在相关媒体的采访中,多位长期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士也表示,把“古诗诵读”从一年级教材中移除,可能会向教师传递一种信号:“古诗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中小学的诗词教育。

据相关教育新闻了解,上海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2004版《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的。教材组发现,由于编写持续时间较长, 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如课文篇目过多、部分课文篇幅过长、带读字过多、教学时间过紧、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等。

为此,教材组在一系列问卷调查、实地观课、教师访谈和专题研讨后,对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进行了修订。与旧版相比,新版除了删除8首古诗外,课文篇目总数从45篇减至40篇,识字量从353个减至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少到118个,具有单元练习性质的“快乐语文宫”从7个减为6个。

比如,删去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对教材中的12篇课文逐字逐句斟酌,删去不太易理解的词语;调整偏旁、部首出现的位置。如“宝盖头”挪到了教“家”字的一课,“女字旁”挪到教“姑娘”两字的一课,便于老师生动讲解,也便于孩子形象记忆。修订后,整本书篇幅减少了近30%。

针对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的争议,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表示,事实上,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

他还打开了由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诵读的《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这套音像资料已配套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今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将通过课前两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以学生听录音或教师的示范诵读,并跟着读读、诵诵的方式学习古诗,重在引导学生在这一过 程中积累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薛峰说,“我们希望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认读和记忆负担,也给老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改革的总目标是减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后,进行更多自主自由的阅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教材“瘦身”,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学习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将“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落到实处。

另据了解,上海市教委已组织团队,将在今年下半年对整套小学语文教材作全面评估,征集更多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同时要求学校通过“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及时调整学校的相关工作。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否有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课程研发中心副主任顾之川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因此,应该让小学生适当诵读一些优秀且浅显的古诗。”

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也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教育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学生一年就能够不费力地学习完小学阶段的全部诗词。因此,程方平认为:“删掉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不合理的,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继承。”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宋萌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