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一新生差异悬殊 要让所有孩子都有信心

作者:宋萌 分类:教育 时间:2014-09-02 12:10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一个一年级的班级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已达2000,有的却只认识自己的名字。有些孩子已会背乘法口诀表,可也有孩子算10以内加减法还要扳手指。”教育新闻网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媒体人士在沪上一所小学调查发现此种现象确实存在。

外界常有疑惑,面对差异如此悬殊的学生群体,学校究竟如何实施“零起点”教学?从今年9月1日起,上海全面推行小学阶段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昨天,媒体人士蹲点一年级课堂发现,大多数一年级新生在学习习惯上未受到系统训练,起点较低,有些甚至和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形成反差。

让所有孩子都有自信心

开学第一天,不少学校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尚未凸显。

“一 二三,坐端正,小脚并拢手放好。老师说话看老师,老师写字看黑板。举手发言声音响,专心听讲受称赞。”昨天上午,在静安区实验小学,一年级(1)班的新生在班主任李咏梅带领下,通过念儿歌学规范。随后,老师教小朋友整理书包、课本。有些孩子按照老师要求快速整理好书本,但也有小朋友十几分钟过后,书包还放在桌子上,书本散落一桌。

“我们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自信。”上海市十佳班主任蒋雯琼说。一些孩子知识掌握得多,但不见得专注度高,书写习惯、握笔姿势、卷面整洁等可能都存在问题,而一些“零起点”的孩子这方面可能做得更好。静安区实验小学校长任佩钧表示,学校更为关注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 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高年级自主学习打基础。

“等第制”评价让“零起点”软着陆

为了让“零起点”找到柔软的落脚点,曹光彪小学正积极推进“等第制”评价——成长手册上的“学期总评”不再是简单的分数转换,而是由日常阶段性观测、口头表达活动、写字习惯评价和期末学科综合活动等四部分构成。受商场促销的启发,老师们还自行设计了“语文大冲浪”、“数学游艺苑”等教学积点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个个的“闯关”赢积点,然后换取心仪的奖品。“孩子们都很乐意参加活动,赢积点的过程让他们快乐。”校长卢雨说,积点活动检验了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热情。

据介绍,新学期开学后,该校的积点活动将不断拓展和日常化,还将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而细量化的评估。

一年级不是新教师的试错场

“老师,我要小便,我害怕一个人去厕所。”“老师,我的鞋带散了,你能帮我系一下吗?”“老师,我的水杯打不开了。”媒体人士蹲点一上午发现,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需求,老师们始终耐心对待。

相关教育新闻: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究竟有多繁琐?仅一个过敏问题就准保让你头大。“我们通过家访摸底了解到,如今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和娇嫩,全班34个孩子有十几个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且种类繁多。”蒋雯琼说,包括常见的鱼虾海鲜、尘螨过敏,还有不常见的热过敏、黄沙过敏甚至是橡皮泥过敏。

面对家长们个性化的需求,蒋雯琼一一与任课老师做好沟通,“比如热过敏的孩子,我们提醒体育老师注意,在孩子运动后叮嘱他及时降温、擦汗。黄沙过敏的孩子,在沙坑跳远时,提醒老师要适当防护。”

在一年级师资配备上,卢雨介绍,学校一年级共5个班级,配备了5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其中3位是区骨干教师、1位硕士研究生和1位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师。学校还在教室内设置了老师办公区,方便孩子有问题第一时间找到老师。

“一二年级不应成为新教师的锻炼、试错场,这些教师应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最好做过妈妈,这点希望引起校长们的重视。”在全市一年级教师集中培训活动中,市教委副主任贾炜特别强调,一年级的老师非常辛苦,几乎相当于半个妈的角色。孩子年龄小,他们渴望更多的关爱,这需要老师们多花心思。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宋萌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