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新国内新闻,近日,有市民投诉称在南京仙林大学城的仙林大道上,有一个奇葩的窨井盖,盖子“薄如纸片”,且井口很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昨日上午,在现场发现,这个窨井盖呈绿色,已经破碎不堪,看样子已经有些年头,窨井盖最薄处只有0.7厘米!而窨井约有3米深,井底水流很急,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井盖“吃人”、违规作业、扶梯“咬人”……近来各种城市安全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继长沙“井盖吃人”事件之外,“纸片井盖”现象又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城市管理频现安全隐患,这着实折射出监管的“形同虚设”。
窨井吞人,时有发生。然而,夺命的绝不仅仅只有看得见的井盖,实际上还有一副看不见的“井盖”,城市管理者不仅有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更有责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起码不能埋下伤害生命的伏笔。毕竟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井盖的有关工程在招标时,对窨井盖的选择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否则就没资格参加招标。另外,施工单位必须拿出材质做抗压试验,并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在安装过程中,监理单位也会对井盖的质量进行监督,质量不合格会被立即制止。小小的窨井盖是换了,可谁敢说,这些窨井盖都是因为年久失修破烂的?
让公众疑惑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有管理单位,也有施工单位,还有监理单位,更有验收单位,在这么多单位面前,这个塑料制品的窨井盖是如何被盖在窨井上并通过验收的?在这么多单位面前,“薄如纸片”窨井盖仍然通过验收,尤见监督管理环节的缺失。此外,在窨井盖已经破败不堪的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更换或抢修,任由隐患存在,实属严重失职。既然对于此类事件,监管失责难辞其咎,那么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就应对监管负责单位予以问责,而不是一味地迅速更换,掩盖责任。
聚焦今日国内新闻热点,“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雨果的这句名言,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破解城市安全隐患顽疾的道路上,或许我们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