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今日最新国内新闻,6月30日晚,中石油在大连金州区的一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据中石油官网通报,是一家建筑公司施工时钻通输油管引起原油泄漏最终酿祸。
虽然庆幸的是,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来的两大问题,却如同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因为又一次意外而引爆。一大问题是“石化围城”格局对居民生活形成的各类威胁,所谓“石化围城”即大量石油化工企业盘踞在城市周围,典型的就是大连这类海港城市,据报道大连港近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就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化工厂。过去四年仅中石油在大连的相关公司就发生了多达7起各类事故,在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方面造成重大损失。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生产与民众安全等重大关系中实现平衡,亟须作出战略调整,甚至不惜以短期内降低经济收益来保障民生安全与生态平衡,否则隐患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在经济、社会等层面酝酿更多更严重的矛盾。
第二大问题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即城市地下管网乱局亟须“拨乱反正”。此次大连石油管道泄漏爆炸的起因,就是一建筑公司施工所致,这又一次证明,城市地下各类管道密如蛛网,可是多数情况是各自为政、信息芜杂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于是轻则城市拉链路不断,重则挖断别家管道酿成大祸。特别是一些石油、天然气管道位于居民区时,一旦发生挖断钻破管道的事故,往往就引发爆炸、燃烧等惨剧,使民众生命安全遭受重大伤亡。去年青岛发生的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就是惨痛先例,直接导致60多人罹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石油管道铺设在居民区下面。
这些年放眼全国,因为“地下安全”隐患重重造成的各类事故或不便,可谓比比皆是,有的“断气断水断电断通讯,有的是污染、着火、闪爆,更多的是重复施工导致的道路资源破坏与浪费。因此,前不久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文件,提出明年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十年左右建成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聚焦国内新闻热点,此次大连爆炸再次警示,对于城市“地下安全”问题不能再拖了,时不我待,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各地对地下密如蛛网的管网进行系统摸底、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变为综合治理,把地下“炸弹”背后的那些机制管理弊病所形成的“引线”,抓紧排除清理,还城市民众一个安全的“地下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