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老师背后的道德滑坡如何挽救

作者:任波 分类:资讯 时间:2014-06-03 09:45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聚焦最新资讯动态,近日,陕西长武县中学高三学生,在停课复习前最后一天上课时,开始了“撕书狂欢”,一位50多岁的老师,在阻止一名学生撕书后,被其带领5名同学围攻,打得满身是血,“三根拖把棍被打断成好几截”。

高三学生撕书已非个案,在某些学校甚至变成“传统”,还有学生网上直播。对此,有“专家”轻描淡写名之“撕书减压”。

减压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多样,但应适当,比如听音乐、做运动、拉家常之类,否则就有点“病态”了。“撕书”显然是不正常的。要知道,中国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甚至衍生出明清惜字律、惜字塔、惜字会等古书古存。因此,“减压”说其实遮蔽了其中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

“撕书”表达的情绪是恨书——恨教科书。从小学开始,学生自由的天性,就被教科书、老师的高压、满堂灌的教育、考试成绩……压迫着。压迫会引发愤恨。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武事件证明,一旦考试法宝失效(因为课程已经结束,而高考已经不再受在校老师左右),潜藏的叛逆和戾气就会爆发。所以,“由于‘撕书’学生较多,老师们也没什么办法”,进而,打了老师又能如何?二者其实遵循着同一逻辑。

这是应试教育下长期重学习轻道德教育结出的恶之花。可惜,我们对此问题的严重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对撕书甚至打老师表现出宽容便不足为怪。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宽容——成绩成为社会第一准则,由于我们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不免对孩子承受压力心怀愧疚,这种愧疚又转为对孩子暴躁、无礼、骄纵、凉薄等的逆来顺受。在长武事件中,该县教育局劝说挨打的老师不报警,也在情理之中。而反之,学生的暴戾又何尝不是恃“考”无恐?一个扭曲的“因”,造成了扭曲的“果”。

优编小评:

近些年来,我们总在忧心“道德滑坡”。长武事件具体而微地揭示了问题症结所在。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心魔”,便很难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全民道德重建之路,也将漫漫修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