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谈儒商:现代秩序下的仁义礼智信

作者:赵雅敏 分类:文化 时间:2014-05-12 14:18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儒商精神是东亚文明的一部分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这次会议我可以将它称作一种思想上和合作、合资。所谓儒商,很多年以前有已经被提出来,我们又建立了一个中心,建立儒商和东亚文明的研究。这样的中心,在浙江大学已经建立起来了,周生春教授就是领导,而且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研究。而这个灵感不仅仅是源于历史的回忆,而且源于真正的历史实践。儒家的理念如何能够被转化为儒商的精神,而且能够成为东亚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一个范例性的例子,我们在近代史上就能够看到例子,这就是涩泽荣一先生的集团。他首先提出了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他谈到利润,他想到的是什么是“义”,这叫做“见利思义”。这是孔子《论语》中提到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初始。基于儒家理念开展商业的行为源远流长。我们也都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聆听很多人关于这一点的反思。在韩国这一点已经被充分地阐明了,所以我希望在未来能够邀请一些韩国学者讲述一点,而在文化中国,尤其在香港、台湾、在新加坡,还有整个华人离散人群中,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真正的具体实践。

反思启蒙心态与经济人假设人类历史上最有力的意识形态,就是现代西方的启蒙精神。这种启蒙的心态,能够被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经济人”。我们中国人,当然西方也有,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说经济人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着的很大一个挑战,很多商人、很多企业家,他们试图构建经济人这样一个概念,但这个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人是理性的动物,他理解自己的利益是什么?而且试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场所是一个在法律的管理之下的一个自由市场,而这就体现出一个所谓的普世价值:自由、理性、司法、权利,尤其是人权,比如个人的尊严。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法律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如何将人当作人来对待,我们如何去避免腐败,我们如何能有自由的竞争精神,如何能够保存人的尊严,并且在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过程中保证人的自由。而经济人这样一个概念是不足的,因为20世纪的情况非常之复杂,所以像在西方过去50年之中,很多思想家对这一心态有批判,因为它有非常消极的影响,那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太多的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交战,人类过于热切地寻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一些价值,比如人性方面。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太富侵略性,甚至对其他人也有侵略性。

现代的语境下的儒商概念

人们承认知识就是力量,但没有承认知识就是智慧,这是一个形式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没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如果我们要去正确地理解经济人的概念的话,那么我们要看一下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大家都知道他的《国富论》,举世皆知,他认为自己是《道德情操论》休闲连载的作者,而在《道德情操论》之中,他说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美德是同情心,这与儒家思想是非常有共通性的,因为儒家也讲同情心。

佛教讲怜悯,所以当我们谈到自由时,这种自由需要公正,如果没有公正,自由就成了肆意妄为,如果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慈爱,那么理性只不过是工具理性而已,如果没有责任感,那么权利是没有效果的,比如你说一个没有钱的人,我却是千万富翁,我说尊重你,但我没有任何责任感,如果只谈权利的话,我似乎没有这个权利、没有这个义务帮你,但在儒家的理念之中,如果有一个人有更多的资源,就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大的群体。当然,司法、法律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讲理,尤其是在人的对话之中一定要有理。

我们认为社会的团结,当然我们现在也讲和谐社会。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我认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当在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建立对话,我并不是说我们是在纯粹地提倡儒家而贬低启蒙,我只是在说在谈到人类时,应该把这个概念放在更深的道德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去寻求权力与财富。


更多儒商精神关注太原企业服务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赵雅敏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