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江河:像一个死者一样活在世界上

作者:赵雅敏 分类:文化 时间:2014-03-18 16:55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3月16日下午,北师大驻校诗人欧阳江河入校仪式暨“历史记忆与文化书写:欧阳江河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仪式。余华、西川、唐晓渡、翟永明、李敬泽、张清华、张柠等二十余位作家、诗人、评论家到场祝贺。

算上之前入驻北师大的贾平凹、余华,欧阳江河是第三位驻校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位驻校诗人。莫言称赞他“能触及到事物本质的东西,虽然深奥又不难看懂。”欧阳江河则表示,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大学教授,结果阴错阳差进了军队,最高学历是在电大获得的。如今来到北师大,可谓是圆梦。

莫言:欧阳江河的诗能触及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

莫言三月份以来异常忙碌,先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全国两会,紧接着又作为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与王安忆进行了对谈,并主持了余华的驻校仪式。连续的奔波让作为本场主持人的他显出了疲态。

不过在谈到欧阳江河的作品时,莫言仍旧很兴奋:“他的作品《手枪》非常好,能让普通的一个词触及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有的人的诗也很好,但是看不懂。江河的诗很深奥,而又能够把非常深奥非常有哲理的诗写的让人懂,真的是非常厉害。”

余华:欧阳江河喜新厌旧诗歌才不断进步

著名作家余华作为早先入驻北师大的作家,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对这位已成同事的老朋友,余华一上来就调侃了一番:“我的印象中欧阳江河是一个比李白年轻一点,和艾青同龄的诗人,结果跟我一样才创作了三十年?”

在说到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时,余华收起了戏言:“江河的诗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从历史的视角回到现实,又将两者融合。他能将不属于诗歌系统的词汇纳入他的诗里,是个庞杂而又宽广的诗人。”

余华还谈起,他曾千辛万苦帮欧阳江河从德国带一根音箱线回来,为此差点被当成恐怖分子,费尽了周折。结果半年后欧阳江河就将这根线淘汰了,余华当时非常生气:“我冒着生命危险给他送过去的线,他就淘汰掉了?”不过对这件事他表示:“欧阳江河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就是这种喜新厌旧的精神,使得他的诗能够不断的进步。”

欧阳江河:“像一个死者一样活在世界上,挺愉快的”

面对研讨会上众人的称赞和打趣,欧阳江河表示虽然高兴,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批评他:“现代诗歌在最近三十来年出现的新东西实在太多太快了。在这个过程中,诗歌在流变,很难一下子成为经典,成为纪念碑。我们的诗歌还只是问题,不是答案。”

而谈到进驻北师大的感想,欧阳江河说,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处理方式,都与一般人甚至其他文学形式的作家不同。诗人离现实还是有点远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年轻的思想的血液。”

“今天跟各位在一起,有点像我死了以后听我的学术讨论。”欧阳江河有些超现实地评价了这次研讨会。他认为,诗人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亡灵意识,“这个亡魂不仅是像李白、杜甫、艾略特、屈原这样的人活在我身上,还有我自己欧阳江河活在我身上。如果一个人有自己死后的景象和身份活在自己身上的话,很多东西就会觉得自然。我觉得我的身上可能有一种老顽童的东西,又有一种超然的东西。就像一个死者一样活在世界上,挺愉快的。”最后,对于自己的诗歌,欧阳江河如此总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赵雅敏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