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文学青年与80世纪文学的相遇

作者:赵雅敏 分类:文化 时间:2014-03-03 14:58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故乡,或者城市”?似乎成为年青一代心中普遍的羁绊。

由上海最世文化有限公司与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由郭敬明领衔撰写的独立主体摄影文集《故乡,或者城市》,在青年群体中引发了热议。该书对“故乡,或者城市”的探讨引发了青年“漂”一族的感慨。

2014年初,铁路部发布预测数据,今年春运的铁路客运量将超过36亿人次。这也预示着中国大部分青年群体成为“漂”一族。

上世纪80年代文学青年对“故乡,或者城市”的抒写,多是回忆由城市下放至农村的生活见闻(如张贤亮的《灵与肉》、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如今,触发文艺青年们思考的空间次序逆转,不再是从城市下降到农村,而由中小城镇上升至北上广——从地理到心理的一系列波折变化引发的对“安全感”和“漂流”“故乡城市”的描写,成为一代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处于“春节”刚刚结束的当口,更是引人深思。

由郭敬明领衔撰写的《故乡,或者城市》,将视角放在了“漂”一族:关于“故乡,或者城市”、“漂一族”、“对故乡的追忆”等话题在这本书中得到展现和讨论。

郭敬明:我也曾是“漂”一族

郭敬明也在书中坦露自己第一次到上海、第一次带父母游上海和自己对四川的怀念,他说“那里是我们的故乡,上海不是故乡,它只是一座我们抵达的城市”。

谈到选择以“故乡,或者城市”作为本书主题的原因,最世策划团队表示现代都市繁华或者古朴,快节奏或者悠闲,冷漠疏离或者热情豪迈……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它无法复刻,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它让人感觉到漂泊或者安定,它是故乡或者寄居地,它让人充满期待或者疲惫。这也是大部分现代青年存于世的生存现状,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带给大家更多关于故乡、城市的思考。

除了郭敬明领衔描写生活的城市上海,以及心中永远的故乡四川外,本书还特邀吴忠全、消失宾妮等80、90作家代表真诚诉说各自对于“城市”的遐思与领悟,青年作家落落全程鼎力担任文字监制。三类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景轨迹,三种不同的生活常态,都将于摄影师的照片中成像出它最真实的面目。

为“漂”一族的迷途者指明方向

每个城市都有“漂”一族,就像《故乡,或者城市》中所写的,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甚至因为不甘心……他们离开家乡,饱经风霜,自求多福。他们有的留下,有的继续漂流。

作为“漂”一族,除了拼搏与追梦,还有对故乡、对亲人的牵挂,哪怕走得更远,离开更久,牵挂都只有更多,更深。漂泊在外的人在与其他地方、其他人群、其他文化的接触碰撞中,那种牵挂会显得更强烈、更明显。

是回到生于厮长于厮的故乡,陪伴日渐衰老的父母,还是继续奔向遥远而喧嚣的城市,去追寻那似触手可及又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相信每一个“漂”者心中,都摆着这样的问题。

针对于此,《故乡,或者城市》给出了答案——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起伏,人头涌动,随潮迁徙,没人可以真正限定你生活的轨迹,或许你会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迷失了方向,“然而我们都还有梦,那么就有希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赵雅敏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