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教育部出重拳改善

作者:范莹 分类:资讯 时间:2014-01-05 00:19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针对高校引进人才时片面追求数量、审核把关不严,少数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到岗不足、兼职过多的问题,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支持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高校流动,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高校确实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曾有专家指出,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而东部高校在人才建设中,也存在重引进、轻培养,以引进人才的学术头衔和身份,作为人才政绩的现象,教育部发文要求规范人才引进,针对的就是这种现象,然而,其规范的思路,却存在问题,还是用行政、计划的手段,来规范人才流动,而行政、计划手段正是造成高校人才政绩观扭曲、人才恶性竞争的根源所在。

教育部在规范意见中称,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做到这一点,十分容易,只要教育部不批准就可以了,因为长江学者计划的审批权是掌握在教育部手中的。其实,类似“长江学者”的人才计划,都是由行政部门主导的,行政部门推出这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优秀人才安心做学术研究,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类人才计划,逐渐变异为学者争头衔、学校抢资源,人才计划变为人才利益和人才政绩,东部高校利用区位优势,在各类行政计划中处于强势,也加剧了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

从规范人才管理、评价出发,行政部门是应该退出人才评审的,为此,应当取消所有由行政部门主导的人才计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人才发展纲要,对此都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如今教育部门保留行政性质的人才计划,同时限制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向东部高校流动,显然不是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的作用,而依旧强调行政对人才流动的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所禁止的“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的做法,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曾被认为是各地、各高校的创新人才管理做法,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而这种做法,是应对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的意见,能起到怎样的规范效果,值得观察。即便把人才通过各种政策限制住了,但人在心不在,又有何意义呢?

人才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这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当然要出台政策,引导人才流动,但不适合采取计划的方式,而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像减少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动,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投资,提高中西部高校教师的待遇、改善其事业发展空间,由此创造条件让中西部高校留住优秀教师,以笔者之见,在当前,国家可以继续保留长江学者计划,但只针对中西部高校,而不再在东部高校设置长江学者岗位,这从政策支持角度来说,是完全允许的,如果国家层面能做出这种调整,则将一定程度改变人才流动的趋势。

另外,我国高校近年来的人才引进,变得极为功利与畸形,在校内,主要原因是行政领导负责人才建设决策,普通老师并无话语权,“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引进女婿,气走儿子”的事在高校频频发生,学校领导总是想着去摘“现成的桃子”,却不愿意花时间培育,结果是高校貌似组建了一支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矛盾重重,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并未实质性提高,一些人才也利用高校的急功近利,频繁跳槽,借跳槽实现自我升值。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大学的治理机构,从行政治校,转变为“学术自治、教授治校”,以防止行政干涉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管理,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不仅对东部高校管用,对中西部高校来说,也极为重要。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范莹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