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社稷坛上五色土的厚度尺寸
作者:武耀强 分类:文化—历史 时间:2012-08-07 18:35

  据记载,社稷坛上的五色土在明弘治五年以前为2寸4分,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时,明孝宗朱祐樘将其改为1寸,后皆尊此制。每年春秋仲月戊日,皇帝都要亲自到社稷坛祭祀社神和稷神,祭祀前要由顺天府负责更换新土,新土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明清两代皇帝在这里共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祭祀社神和稷神的祭祀仪式,包括迎神、升坛、上祭品、奏乐、献舞、上香、跪拜、读圭、出圭、送神等,一套繁琐的礼仪大约需要二三个时辰。若赶上天气不好或刮风下雨,祭祀仪式便改在坛北的拜殿中举行。

  中山公园社稷坛迄今已经历了近600年的岁月沧桑。在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前,这里一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社(土地神)稷(五谷之神)、祈祷丰年的场所。清帝退位后,社稷坛闲置疏于管理,守坛的人在坛内饲养猪羊,许多地方被用来种植苜蓿作为饲料。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社稷坛并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等,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以及清代宫苑中的青莲朵等名石移入园中。十年动乱时,“五色土”全部改为黄土种植棉花,“文革”后才恢复原貌。1988年,中山公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 (2) 评论 (0) 分享 (0)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武耀强推荐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