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号正式拥有了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飞能力

作者:彭丹丹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2-05 14:53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1214日,我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多架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完成了着舰试验,随后进行了起飞试验,这标志着“辽宁”号正式拥有了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飞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第四个掌握固定翼舰载机起降技术的国家。舰载机起降成功,是航空母舰形成战斗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降成功意味着舰载机、着舰拦阻系统、着舰辅助系统和飞行员、航空指挥人员具备了初始能力,在舰载机起降成功后,整个航空系统开始成形阶段,通过未来的大规模训练和试验使得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部队具备战斗力。


航空母舰以及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其舰载机部队,与受制于速度、视野的舰艇不同,舰载机绕开了水面介质,在高空高速飞行,具有反应速度、反应距离和视野的巨大优势,拥有航空母舰的舰队在对抗能力上与纯舰艇部队相比已经完全处于不对等的层次。具有高战略机动性的舰载机部队,同时具有远距离打击能力、全空域防空能力和综合传感器能力,是舰队之矛、舰队之盾和舰队之眼,而我国海军从近海向远海发展,舰载机部队是战略转变的根基所在。


一只完整的航空母舰编队的航空作战力量,并不是只有单纯的舰载战斗机部队,而是大量单位有机组成,缺一不可,包括了舰载机部队、甲板作业部队、航空指挥部门和机务部门,广义上还包括了海军航空兵航校、补充训练部队和武器训练部队等对航空母舰战斗力形成必不可少的部门。而我国航空母舰战斗力的形成,也主要是看这些部门搭配发展的进展。


甲板作业部门也是航空母舰舰载机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航空母舰虽然被称为浮动的机场,也是当代最大型的舰艇,但是其大小与陆地机场还是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世界最大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甲板面积只有一个典型空军基地面积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却要同样装载一个联队规模的飞机,因此其甲板作业密度相当惊人。狭小,狭小,狭小,是航母作业的核心词,必须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用空间,对于飞机的调度有了严格的要求;由于甲板面积小且停放大量飞机,因此其车辆使用严格受限,除了牵引车和消防车,其他车辆如运弹车、发电车等只能采用人力牵引,而弹药挂载也基本完全依靠人力,只有少量重型弹药才使用电动葫芦帮助挂载,劳动强度极高;同时航母本身起降操作复杂性高,拦阻索等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安装和维护;同时航空母舰出于消防和防爆需求,所有弹药和油料都只允许在飞行甲板处理;航空母舰本身的机库空间有限,大量飞机还必须停放在甲板上,在进行起飞/着舰操作时经常需要将停放的飞机移动位置。因此,航空母舰的甲板作业极为复杂,有一种螺蛳壳里办全副水陆道场的感觉,需要制定非常严密的操作规程,对甲板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保证足够的作业效率,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几乎等于0,在过去只是依靠模拟训练制定了一些规范,但是需要在不断的航母运作试验中将规范与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进行修正。


航母甲板作业不光是极其复杂,还相当艰难,航母执行起飞/着舰作业时候需要顶风航行,甲板上的风速达到30海里~50海里/小时,也就是七到八级的疾风、大风,甲板作业人员的体力消耗极大,而且不像陆地机场有大量的自动设备用于工作,必须依靠人力进行。


航空母舰甲板作业人员的训练,也需要在试航、试飞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大量的进行试验和训练,才能在舰载机产量上升的同期保证足够的甲板作业能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彭丹丹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