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终结20年“黄金时代” 中国服装该何去何从?

作者:蔡晋杰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1-28 10:44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从上市公司同样严重的“灾情”来看,不仅是传统印象中充满作坊意味的低端成衣库存高垒,中国的品牌服装也正遭遇着令人难堪的生存境况。

    张喆口中的 “快时尚商业模式”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人士的回应。据记者了解,库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国际品牌供应链的周转速度快,国际品牌一般是备20天的货,与之相比,国内服装企业的备货周期则漫长得多。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20年是服装行业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大品牌服装企业,但由于信奉“营销+渠道”的策略,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在各大媒介狂轰滥炸下,迅速做大市场规模,现在的萧条是在为当时的疯狂买单。

    “至少目前还看不到明年市场会有什么转好的信号。”包括曹春祥在内的受访人士都对记者预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则坦言,行业冷冬可能持续5-10年。

    而在另一个小众领域,独立设计师服装品牌同样找不到 “完卵”。知名设计师、两个独立品牌创始人李鸿雁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受到营销渠道和模式的限制,国内独立设计师也存在难以突围的库存生态。

    “在欧洲,一个独立设计师想要成名,一般就是先参加时装大赛、用奖金开工作室,找赞助人支持走秀,再被时装周无所不在的资深买手相中,最终把作品放进知名时尚店售卖。”李鸿雁对记者分析,相比之下,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店。

    李鸿雁称,她的作品之中,有一半是由国外买手店直接买断,而包括SEVEN DAYS、栋梁等在内的国内商业模式还都以寄卖为主,“租金和销售压力确实减轻了,但库存压力仍然在设计师手里。 ”

    名下有两家专卖店的李鸿雁在圈内已是不错的践行者。而她表示,现在它的店铺净利润大约30%,“富民路一家店的收入大约20-30万元,新天地那家人气不是很旺,大约10-15万元营收,但每月的租金就要刨去5-6万元,一个独立品牌的培育过程非常漫长,需要8-10年。”低端爆仓、高端受阻,终结了20年高增长期的中国服装又该何去何从?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蔡晋杰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