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妹跟我说,她有一个同学有想死的感觉,上课听不懂,课后泡电脑。我深表理解与同情。到了大学,课少了,书本加厚了,要完成进度,全用多媒体上课,鼠标点点点一章就完了,要跟上理解听懂确实非常人所能胜任。不过大学就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可中国式的大学生是经过高中的奴役压迫出来的,骨子里就没有养成爱看书的习惯,进了大学校园,就是被解放了的农奴,脱缰的野马,学习成了兼职的一部分,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全部,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标准的三好学生的。新生没有适应大学与高中的落差,不免有些苦恼。
中国每年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有几个是皮囊充实,心里沉甸甸的,昂首大踏步出校园的?很少,大部分是充满气体的气球,经不起挤压。所以有那么多毕业生失业,毕业大学生成了最需要社会接济的阶层,也就有了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知识分子都是是受人敬仰的贵族阶级。直到近几年,大学扩招以来,大批学生失业,别说飞黄腾达了,基本生活都是问题,这就动摇了教育学习几千年来的稳固的根基。读书真的无用吗?我不相信。读书有没有用的前提是要读了书,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只是代表进过学校,真正认真读过书的早已不在失业那个阶层,大学生就像是市场上卖的礼品,外表华美精致,实质不尽如人意,上过大学的你我都知道。
还有就是评判读书有没有用的标准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实行以后,经济大踏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人们的目光转向了金钱,钱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败的标准,也成为了读书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可是看看,陶渊明才华横溢,挣了几个钱,还不是箪瓢屡空的过日子。梵高生前的画被人当做是垃圾,穷困潦倒过完一生,海瑞学富五车,饱读诗书,金榜提名,大权在握,到死都身无长物。他们照样痴迷读书学习,照样名垂千古。
古人云: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修身排首位,读书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修身读书有没有用的评判标准不是赚钱的多少,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生活态度。也许我说的有点高尚,有点不现实。可我真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没必要活那么累,什么车奴、房奴,都是自我加上的包袱,干嘛非得有房有车,干嘛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生活简单就是福,有多大脚穿多大鞋,适合自己最好。
读书有没有用只有真正读过书的人才知道。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