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吴古昌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古昌)金秋秋粮黄,农民抢收忙。时下,安龙县34.3万亩秋粮陆续成熟抢收,农户们采取“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把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等机具开进田间地头作业,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水稻、玉米、高粱等秋粮作物和晾晒秋粮,今年预计实现秋粮产量12.6万吨。
“我家今年种植的3.4亩高粱已收割结束,种植的1.6亩玉米已抢收一部分,现在正在抢收水稻。”日前,龙广镇小场坝村纳早组村民曾吉凤在田里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今年农业生产中,安龙县15个镇(街道)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三级领导抓粮食”,州、县、镇党政领办50个春耕生产粮食高产示范点,示范点面积1.84万亩,以点带面,集中优势力量促进农业生产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在农作物种植中,安龙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种粮补助二十条政策措施,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夺取秋粮和农业丰收。
栏目:见行见效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