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终于有人把县域文旅破圈说透了!

2025-11-24 19:40:06

当多数县域文旅还在为“如何上一次热搜”“怎样吸引一波打卡客”绞尽脑汁时,东平湖文旅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

迈点文旅集团MBI榜单最高跃升至TOP29,成为榜单内地方国有文旅企业排头兵;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初评,5A景区提升完成核心整改;年客流量较三年前大幅增长,游客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更斩获26项省级以上荣誉。在刚落幕的第五届迈点文旅景区运营盛典上,东平湖文旅集团荣获2025年中国文旅运营标杆企业。

这些亮眼成绩单背后,藏着县域文旅行业的集体困境与破局方向。

当前,县域文旅普遍陷入“三难”:资源同质化严重,全国近千个“古镇”“水乡”长相趋同;传播碎片化,短视频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缺乏持续影响力;运营低端化,多数景区停留在“卖门票”阶段,难以形成消费闭环。

而东平湖文旅集团的实践,恰恰提供了一套跳出流量陷阱、深耕价值基建的系统性方案,其逻辑不仅适用于东平湖,更折射出县域文旅品牌从短期爆红走向基业长青的行业命题。

党建引领,解决县域文旅的信任短板

县域文旅最大的痛点,是陌生感带来的信任成本。当游客面对一个从未去过的县域目的地时,“这里安全吗?服务靠谱吗?值不值得花时间去?”的疑问,往往会让他们最终选择放弃。而对县域文旅集团而言,党建恰是降低这一成本的稀缺资产。

党建常被视为国企的标配动作,却很少被纳入品牌建设的核心考量。东平湖文旅集团的突破点,在于将党建从务虚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务实的品牌竞争力。集团党委直接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旗下景区5A级提升”纳入战略顶层设计,成立由党委班子牵头的专项工作组。

这种“一把手工程”的配置,彻底解决了行业常见的“部门推诿”问题——向上能快速联动山东省文旅厅获取政策指导,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优化创建方案;向下能统筹景区、营销、服务等多部门资源,避免创建归创建、运营归运营的脱节。

上下一致,东平湖文旅集团完善白佛山、东平湖流浪水世界等景区标识标牌、监控等硬件设施,建设东平湖智慧旅游大数据智慧调度中心。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更值得行业借鉴的是,东平湖文旅集团还将党建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优势。集团推行“党员先锋岗+服务明星评选”双机制,要求党员在景区运营中承担“首问负责、投诉响应、应急处置”三项核心职责。

这些做法,恰好击中了县域文旅的服务痛点,以更靠谱的品质和更安心的体验,快速建立游客对品牌的信任认知。对县域文旅而言,党建不是附加题,而是基础分。

团队攻坚,破解县域文旅人才荒难题

缺人是县域文旅的通病,既缺懂品牌传播的专业人才,又缺熟悉高等级创建的运营人才。行业数据显示,80%的县域文旅集团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多数企业只能依赖外部营销公司,导致品牌传播与景区运营脱节,出现“宣传内容很美,实际体验很差”的尴尬局面。

东平湖文旅集团的应对之策是“内部造血”。集团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的品牌建设与创建全能战队,要求团队成员既精通营销策划、视频拍摄、图文设计等品牌传播技能,又必须熟记《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

在策划“寻找东平湖100个打卡点”活动时,团队主动对照5A景区要求,将“游客中心服务半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等创建指标融入打卡点设计,让传播内容既好看又能体现景区硬实力。这正是县域文旅最需要的人才素质。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支撑这支队伍高效运转的是一套集团统筹和景区联动的协同机制。集团建立品牌宣传和创建工作双联动会议制度。各景区营销员既负责挖掘特色素材,其中东平湖的落日风光、大宋不夜城的演艺盛况都成为品牌宣传的鲜活内容;又承担创建相关信息收集与落实工作,形成“素材共享、任务共担”的良性格局,实现“创建促品牌、品牌助创建”的双向赋能。

这种机制有效避免了行业常见的“传播热热闹闹,创建拖拖拉拉”的脱节问题。可见,县域文旅要想摆脱人才荒,关键不在于引进多少人,而在于培养多少人,通过机制设计让现有团队成长为复合型操盘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困境。

全渠道精准运营,实现流量价值闭环

当前,县域文旅的传播陷入一个误区,过度追求话题热度,却忽视流量转化。某县域古镇曾因一条短视频爆红,但因缺乏配套服务,游客投诉率超高,半个月后热度骤降,甚至出现“二次不来”的负面口碑。这种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的现象,本质是没有构建“内容引流-体验留存-消费转化”的价值闭环。

聚焦“山水风光、文化故事、创建进展”三大方向,东平湖文旅集团打造了有温度、有内涵的传播载体,每一步操作都指向“让游客来、让游客留、让游客再回来”的终极目标。在内容创作层面,集团跳出仅有山水风光的浅层叙事,聚焦文化体验和创建进展打造差异化内容IP。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针对年轻客群,东平湖文旅集团推出的“东平湖100个打卡点”系列短片,不仅展示风景,更突出“可互动、可分享”的体验感,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000万,带动景区年轻游客占比提升;创建的东平大宋不夜城话题播放量突破4亿。

针对家庭客群,东平湖文旅集团还结合春节、端午、国庆等节点及创建关键节点,策划#寻找东平湖100个拍照打卡点、#我在东平过大年、#我为东平文旅上大分等话题,通过民俗体验和亲子互动的内容设计,吸引周边城市家庭游客。截至目前,这些话题有效激发用户参与互动,累计阅读量超1亿次。

在线上运营层面,东平湖文旅集团实现了从内容传播到消费转化的关键突破。集团在抖音开展云游东平湖直播,邀请讲解员带观众云逛戴村坝博物馆、云看大宋不夜城演艺,直播期间设置限时购票优惠,将流量直接转化为订单;针对高校学生群体推出大学城福利专场,通过高校社群发放门票折扣券,吸引学生群体周末出游。更值得关注的是,集团实现线上电商从0到1的发展,在官方抖音商城上线“景区套票+酒店住宿+特色美食”的组合产品。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线下渠道则聚焦精准触达。东平湖文旅集团没有追求全国开花,而是把精力放在“300公里内的周边城市”——在济南、泰安的核心商圈投放LED广告,主打1.5小时车程可达的文旅目的地;在高速服务区设置宣传点,免费发放东平文旅手册;邀请山东本地旅游KOL开展“打卡东平湖创建新变化”活动,KOL不仅拍视频,还会分享怎么玩更省心的实用攻略,在本地社群形成口碑传播。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据美团文旅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县域旅游中体验类消费占比首次超过门票消费。东平湖文旅集团的价值闭环恰好踩中这一趋势——游客因内容而来,因优质体验留下来,因便捷消费产生复购,最终形成“传播-体验-再传播”的良性循环。

这与某县域文旅“砸钱上热搜却不管后续服务”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流量终会褪去,只有价值闭环才能让品牌长青。

县域文旅的未来选择

东平湖文旅集团的实践,给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县域文旅提供了三个核心启示,这也是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关键方向。

不要迷信大IP,要做强基建。当前,很多县域文旅盲目跟风打造网红IP,花费重金建设网红打卡点,却忽视了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核心基建。

东平湖文旅集团的成功证明,当品牌有了靠谱的信任基础、能打的执行团队、能转化的运营体系,即使没有超级IP,也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对县域文旅而言,基建才是1,IP只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0也无意义。

不要割裂创建与品牌,要做协同共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景区等创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品牌升级的催化剂,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流量。

东平湖文旅集团将创建与品牌宣传深度绑定,既通过创建提升景区硬实力,又借助品牌传播放大创建成果,形成“创建促品牌、品牌助创建”的协同效应,这种“以创促建、以建塑牌”的思路,值得所有县域文旅借鉴。

盯流量,更要盯价值闭环。县域文旅的资源有限,每一分传播投入都要追求有效转化。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域文旅必须构建“内容引流-体验留存-消费转化”的价值闭环,让流量为品牌价值服务,而不是为了流量牺牲品牌价值。

                                                                   图源:东平湖文旅集团

伴随文旅消费迈入体验游深水区,县域文旅的竞争已从资源比拼升级为品牌价值与运营能力的较量。东平湖文旅集团的实践,恰如一面镜子,照见了县域文旅“重流量轻价值”的集体困境,更给出了“以基建筑根基、以协同提效能、以闭环促长效”的破局答案。

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文旅融合深化的双重背景下,县域文旅不再是小众赛道,而是激活乡村振兴、拉动内需消费的重要载体。县域文旅无需盲目追逐网红效应,只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信任基建、人才基建和运营基建做扎实,就能摆脱同质化内卷,实现从短期爆红到长期长青的跨越。

这不仅是东平湖文旅集团的破局之道,更是中国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8610562898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72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