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太阳刚冒头,石砖上还带着点凉气。10岁的小姑娘帕提曼罕·排日海提站在人群里,脚尖垫得高高的,眼睛死死盯着那面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下来,不是难过,是那种打心底里为祖国骄傲的激动。
帕提曼罕来自新疆和田策勒县,一个离沙漠特别近的小地方。她是策勒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从600多个孩子里被挑出来,参加了国网新疆电力办的“红石榴”文化润疆夏令营。这次夏令营有32个品学兼优的孩子,11天的行程,带着他们从新疆飞到北京,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研学之旅。
这是帕提曼罕第一次走出大漠。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坐上火车,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无边无际的沙海。火车晃晃悠悠,她趴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黄沙一点点变远,心跳得特别快。
到了乌鲁木齐,她又第一次坐上了飞机。3000公里的距离,对她来说就像一场梦。飞机冲上云霄,她低头看着窗外,感觉自己像只鸟儿,飞向了课本里才有的天安门。
升旗仪式那天,帕提曼罕早早起了床,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周围全是人。她个子小,怕看不到旗子,拼命踮着脚。国歌一响,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来,她的心也跟着往上提,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说,那是她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刻。
除了升旗,帕提曼罕还去了长城。那天阳光很好,她爬上陡陡的台阶,气喘吁吁却特别开心。半路上,她还碰到几个外国游客,笑着用简单的英语跟他们打招呼。外国朋友竖起大拇指,她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在北京街头,她还跟一位大爷学了几句京腔。“您好”变成了“您好儿”,她学得有模有样,逗得大爷哈哈笑。她说,北京人说话真有意思,回去要教给同学们听。
科技馆里,帕提曼罕跟机器人玩得不亦乐乎。她按下按钮,机器人就动起来,还会说话。她觉得这些高科技特别神奇,暗暗下决心,长大要学点厉害的本事,造出更酷的东西。
11天的夏令营,帕提曼罕见识了太多新鲜事。她从一个只知道沙漠和课本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孩子。她说,祖国这么大,她想去更多地方看看,也想让更多人知道新疆的美好。
这样的夏令营不是第一次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石榴籽孩子”从新疆的沙漠、牧区走出来,去了上海、广州、西安……他们带着好奇心出发,回来时满载着见识和梦想。这些孩子说,祖国就像个大花园,他们是里面的一颗颗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帕提曼罕的家乡策勒县,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能走出沙漠,对她来说是件大事,对她的家人也是。临走前,妈妈拉着她的手说:“好好学,出去看看,回来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啥样。”她记住了这话,每天都认真记笔记,想把北京的点点滴滴带回策勒。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帕提曼罕和伙伴们站在天安门广场,拍了张合影。照片里,她笑得特别灿烂,手里攥着一面小国旗。她说,这面旗子她要带回家,挂在床头,每天都能看见。
这样的故事,总能让人心里暖暖的。一个小女孩的北京之旅,折射出的是祖国对每个孩子的关怀。帕提曼罕的经历,也让人们看到,机会来了,孩子们就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你觉得,这样的夏令营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啥?他们的未来,会不会因为这一次旅行,变得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