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农博会上看什么:白花花和金灿灿

2025-08-18 20:08:51

农博会上看什么?昔日“瀚海”变身“米粮川”!

8月的吉林,风吹田野翻金浪。

8月15日开幕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 (交易) 会,不仅是农业成果的展示舞台,更是见证吉林土地治理奇迹的窗口。

通过这扇 “窗口”,能看到什么——

“地球之癣” 的逆袭

“十年九荒,寸草难长”“白花花一片,种啥啥不产”……

盐碱地,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扎根生长,被称为 “地球之癣”。

吉林省西部地区,正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这片曾被称为“八百里瀚海”的土地,一度是农业发展的“禁区”,连联合国粮农组织都曾判定其为“不适宜耕种”的盐碱荒滩。

但如今,“瀚海”正蜕变为“粮仓”。

吉林下大力气啃下这块 “硬骨头”,全省670多万亩盐碱地中,已有200多万亩完成整治开发,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正长出金灿灿的稻浪。

这场蜕变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攻坚、生态修复的坚守,更是“向盐碱地要耕地”的决心。

在镇赉县,半数耕地曾是盐碱地的“短板”,如今却凭“盐碱地改良+规模化+科技化”的路径逆袭为“水稻第一县”。今年7月,“镇赉大米”成功入选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盐碱地长出的优质稻米香飘全国。

在扶余市,政企携手按下改良“加速键”,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发力,不仅让盐碱地结出了饱满稻穗,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在大安市,“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自育、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五位一体”模式成效显著,耕地质量逐年提升,昔日荒滩渐成稳产田。

2022年7月16日拍摄的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帆 摄

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省三大盐碱地治理项目正同步推进:引嫩入白扩建一期(黑鱼泡灌区)、大安灌区二期(一步)、松原灌区(套浩太片区),一条条 “水脉” 疏通了农业发展的 “命脉”。嫩江与洮儿河交汇的冲积平原上,155.9万亩水稻田年产20.6亿斤优质大米,昔日“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已成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从 “八百里瀚海” 到 “黄金粮仓”,从 “地球之癣” 到 “耕地新蓝海”,吉林盐碱地治理交出了亮眼答卷。

如今,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空间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 “吉林方案”

而这片重生的土地

正是“中国饭碗”扩容提质的坚实支撑

初审:郭雍皓、李 墨

复审:丰 硕

终审:王大海

【来源:吉林发布】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8610562898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72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