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变成教育和生活方式

作者:李建明 分类:教育 时间:2018-09-10 09:30
太原畅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董事长办公室


把体育变成教育和生活方式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德、智、体、美”全面协调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的应试教育相比,我们的体育教育处于相对欠缺的阶段,而这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体育教学、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都是造成中外青少年体质差异的原因。

我们常常感叹国外孩子热爱体育,却疏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运动技能与习惯;我们常常艳羡国外环境如何开放,却往往把自己孩子“困”在家中。看看国外孩子怎么锻炼,不止是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小编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每天最好的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校园体育就成为孩子日常锻炼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教育对孩子是否能把体育化作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

曾有学者研究过美国体育教育模式,发现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感受各种体育项目,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考试责任,而是一种兴趣所在,孩子们可能会一生都沉浸在体育项目中,并从中受益。美国、加拿大实行的是自由入学制度,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国外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很重视,也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不过,在小编看来,体育教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活动,更不必刻意追求技术动作,而是与健康、快乐有关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提升体质的同时,还用于完善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并非“运动”那么简单。

这种理念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像日本的学校就倡导快乐体育,老师不会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通过“赤足训练”等方式增强孩子体质。日本学校的体育课要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各不相同。日本小学的“体育”,主要要求小学生们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来理解健康与安全,培养能贯彻一生的喜爱运动的资质和基础能力,并同时促进健康、提高体力,培养明快的生活态度。例如说跳远,学校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跳多远的距离,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就好。我家小学生所在的学校,老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跳远纪录表”,学生们在每次上完跳远课后,记录下来每一次跳远的成绩,比上一次进步就好。

其实,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精神,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运动精神。体育课教授的,应该是一项我们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而不是考试目标或索然无味的动作练习。

虽然目前我们也将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开放给了体育,不过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它仍然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小编认为,真正的体育教育是应该贯穿始终的。这并不代表小编不支持将体育纳入考试体系,毕竟这也是一种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录用人才的方式。不过,我们不能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体育,也不能单纯为了升学而考试体育。我们的家长其实也希望孩子们多运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家长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国外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环境相对注重孩子的休闲生活与体育锻炼。

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国外很多学校在录取时要看3个指标,一看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的情况;二看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三看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这个只要达标即可。在一些体育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家,学生放学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父母带孩子看体育比赛成为家庭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学校里最受推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为母校创造荣誉的人,在这种主流观念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的引导下,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青少年锻炼自然水到渠成。

国外的一些体育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毕竟,把体育变成一种成功的教育方式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终身体育的目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