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最好别碰这几条“红线”!

作者:魏于程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8-06-15 14:35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回车村 - 村委书记办公室

做农业是一条漫长的创业之路,在“低头拉车”的时候一定多思多想,不要只看成功的案例,他们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当下的你。

以下是一位做农业的朋友列举的做农业务必注意的几条“红线”,从种植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别踩种植红线

1.大面积流转土地,搞自营种植

大型的自营基地看起来美好,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钱和经验,就可能演变为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高投入、重资产、慢回报,稍有不慎就会石沉大海。

我看过很多的农场,到最后是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钱了,后期还需要大把运营资金。

如果非要投,循序渐进的方式比较好,而且在规模上一定要控制,注意风险分摊。

2.分散品种生产

农场里种一个品种叫专注,种两个品种叫跨行业。因为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仓储物流、销售渠道,土豆和番茄是两个行业,少有合并同类项,更不用说在农场里种一堆产品了。

多品种生产,对人才和运营带来的压力巨大。有的人会选择全年轮作,为了补充淡旺季,那也得有主次,一个为主、一个为辅,平摊一下成本。

也有人种植多种产品的,基本就是为了卖体验,真正去审视产品,很多几乎没有竞争力。



3.种植已经出现大面积滞销的产品

中国幅员辽阔,往往一个产品的种植区域是跨县甚至是跨省的,这使得很多产品虽然滞销了,但是其他地方还在鼓励生产,这是很可怕的。

市场很残酷,纵然你的产品很优秀,但是兄弟产品的低价在那儿摆着,你想高投入、高产出,不一定办得到

面对这样的产业,最好的办法是做初加工、深加工,这是做行业的蓄水池配套,而不是投身进去,把自己也变成滞销的一部分。

4.在优势不明显的地区种植

农产品先有地域品牌,再有企业品牌。在没有地域产业基础的地方做农业,是很吃亏的,要花大量的成本。如果是逆势而走,在一些不适宜的产区做种植,搞不好会颗粒无收。

最好的办法是抢占价值高地,在最有优势的产区差异化升级产品。

避开产业红线

1.做只能靠规模取胜的产业

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这个对管理的要求太高了。

2.盲目搞全产业链一条龙运营

有些行业的产业配套特别差,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纵使三头六臂也要谨慎干这个事。

3.做没有核心产品的农庄

这里的核心产品是指能够标准化、规模化地为农场实现盈利的产品或服务。

把农庄当旅游景点做,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量化的产品或服务。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小农场,生产虽然持平,但是一年接待小学生教育十万人次,农场收入直接迈入了小康。

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有的时候单单有情怀是不够的。希望将要投身于农业的朋友一定要做好调研,找准方向,不可盲目投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